第64章 断了一根床柱(1/3)
上次朱赢从隆安到新城走了整整三个多月,只因十里红妆千人送嫁拖慢了脚程。

  此番去隆安贺寿轻装简从,坐快船沿涪江一路向上,到安陵渡上岸坐车,算一下行程的话大约也就需要二十来天,也就是说八月初她和李延龄就该动身前往隆安了。

  随行人员的名单已经初步拟了下来,尚嬷自是不能跟朱赢去的,郑嬷和三七也不去。朱赢带十名丫鬟,李延龄带五十名护卫,并底下负责看管寿礼和打杂跑腿的四十人,一共就带这一百人去隆安。

  临行之前,有些事情还是要安排好。

  这天下午,朱赢坐在书房,既没有画画也没有看书,而是在研究书桌上自己写的一张名单。

  近来随着各种消息的涌现,对于缅州的政局,她基本有了个模糊的了解。

  一文一武,治国之道,于缅州也是一样。武自不必说了,琅琊军,猛龙军和威虎军三足鼎立,其中琅琊军人数最多威势最众,负责拱卫新城,戍卫中部地区。猛龙军和威虎军负责戍边。

  而文臣这边,孙知州是首屈一指的,地位相当于大旻的丞相。而王爷李承锴的前王妃就出自这个孙家,穆王妃是什么来历呢?她的娘家是孙家的姻亲。孙家下来就轮到文家了,也就是文静姝她娘家,而穆王妃的本家虽然与孙家文家都有亲戚关系,但其家族子弟没有特别出息的,是以穆家原本一直在走下坡路,直到李延龄被封为王世子后,情况才有所好转。

  而原先李延年的夫人罗氏家世比较有意思,她父亲等级不高,却是负责监察百官的,职位相当于大旻的御史,而且是可以在李承锴面前铁口直谏的御史。

  现在的情况是,猛龙军的太夫人是王府出去的,而盛歆培又嫁给了李延寿,猛龙军无疑是支持李延寿的。

  而李延年呢,孙家和文家自然是支持他的,而罗氏虽然死了,两个嫡子还在,所以罗家应该也是支持他的,但也可能因为罗氏留下的两个嫡子而与文家产生嫌隙。

  相较之下,李延龄无疑是最势弱的一方,虽然李惠宁加入了沈府,但李承锴就她一个嫡女,沈家人娶她不能代表支持她弟弟。

  李延寿李延年兄弟俩目前占据绝对优势,唯一的可趁之机便是——这兄弟俩自幼分离,彼此间的兄弟情义并不深厚,若是能分而化之……

  李延年性格温懦,回来后整天和哈巴狗一样跟在李承锴身边,不好做手脚,看来只能从李延年身上下手。

  李延年有什么弱点呢?

  自文静姝进府,穆王妃就逼着他散了两个妾,而如今文静姝又怀孕了。

  想起二姐对付她花心夫君的招数,朱赢不厚道地笑了。

  八月初一,李延龄安排好营中事宜赶回新城,八月初三,朱赢一行在永定埠登船。

  李延龄甚少坐船,好在也不晕船,白天兴致勃勃地看着船工们打了一网鱼,到了傍晚,船停靠在了一座名为和风渡的小码头上。

  厨工们下船采买新鲜菜蔬准备做晚饭,朱赢手搭在船舷上向码头上眺望。

  “下去逛逛?”李延龄从后面圈住她。

  朱赢侧脸看了看眉眼生春的男人,忽然就想起了那夜他恶狠狠的目光及动作,于是巧笑倩兮:“好啊。”

  李延龄艺高人胆大,也不要人护从,牵了朱赢的手就下了跳板。

  这个码头小,眼看天又要黑了,码头上也没什么人,只几户商铺见来了艘雕梁画栋的大船,端着饭碗在门前探头探脑地看着。

  朱赢也不走远,只在码头一侧的荒地上慢慢逡巡着,摘了些狗尾巴草,逛了一会儿居然发现一株苍耳,于是也小心翼翼地摘了。

  李延龄见她不摘野花,光摘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奇道:“夫人怎的喜欢这些东西?”

  朱赢笑得既天真又可爱,道:“好玩呀。”

  李延龄也是耿直,见她喜欢,也帮着她摘,摘了好多。

  晚饭过后,江面上黑漆漆的,码头这边又是个不算繁荣的小镇,没什么娱乐活动。李延龄看看身边娶了一年多睡了没几次(他觉得睡了没几次)娇滴滴嫩生生的小妻子,某部位无需准备便蠢蠢欲动,搂着朱赢早早回了房。

  船上的床自然不可能像府里的那么大,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