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金价买金碗(1/2)
宋慎稍稍愣了一下,笑道:“我只是对你这只碗有些好奇,可以给我看看吗?”

  王德义抬眼看了他一眼,宋慎张着一张看着就会令人信任的面孔,但王德义面上仍是写着生人莫近的意思,他紧紧盯着宋慎看了许久,仍是没有叫宋慎看金碗的意思。

  宋慎笑了笑,说道:“我也不必拿着,您来拿着,我只看,只看着就可以了!”

  王德义犹豫着看了宋慎一眼,终于是同意了下来,他双手紧紧握着金碗,拿着给宋慎看了起来。

  宋慎也是不会做什么令对方误解的事情,他背着双手,朝着金碗的内壁看了过去,仅是第一眼,他便确认了下来。

  在长安的博物馆里,有一只金碗,在金碗的内壁上墨书三个字“九两半。”而眼前这只金碗则也是写着三个字,但是稍有些不同,这三个字是“九两三”!

  宋慎再次确认了金碗是完好无损的,这才轻舒了一口气,那三个字确实与史书记载相同,也就是说,这只碗与长安博物馆里那只是一对!

  这两只金碗在纹饰上极为精美,尤其是在圈足内的装饰主题是鸳鸯。《古今注》云:“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至于死。故日‘匹马’。”古人以诗赋形式对鸳鸯之贞情、艳丽多所咏颂。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有《鸳鸯》七绝一首:“雌去雄飞万里天,云罗满眼泪潸然。不须长结风波愿,锁向金笼始两全。”唐代诗人吴融也有七绝一首:“翠翅红颈复金衣,滩上双双去又归。长短死生无两处,可怜黄鹄爱分飞。”这些诗歌都说明了人们喜爱鸳鸯的缘由,所以,鸳鸯是有唐一代珍禽装饰中的主要纹样之一。

  而在金碗的内侧有墨书的“九两三”三个字。这种墨书标重在唐朝的金银器中常常见到,这是唐代管理金银器留下的痕迹。大家应该还记得《红楼梦》中,丫头鸳鸯是替贾母掌管金银器的,每次使用后,都要称重后入藏。唐代金银器掌管者,为防止以轻换重,在每件器物上往往都以墨书标重,有的直接錾刻出重量,反映了金银器在人们以上中的重要地位。

  宋慎有些惊喜,这种惊喜是喜见国宝的惊喜,也是对于自己能够有幸能够找回这件国宝的兴奋。

  他抬眼看了王德义一眼,面上并没有多少笑意,说道:“这只碗还算是不错的,这是王先生家传的?”

  王德义抱回了金碗,有些警惕地看向了宋慎,“我都已经说过了,这就是我家传的金碗,你管这么多干什么?”

  宋慎微笑道:“没什么,我觉得这只碗还可以,不知道王先生有没有出让的意向?”

  王德义微有些得意,“你还算有些眼光,我这只金碗可是唐宋时期的物件,说吧,你能出多少钱?”

  宋慎略一思忖,道:“这只金碗,不算是足金,重量应该是有一斤左右,按照目前三百多每克的金价,这只碗大约值十五万左右。而这只碗在纹饰上很漂亮,这是我最看重的,这样的话,就可以多算一点,那就算二十万吧!”

  宋慎一副商人的模样,说出来的话也是满满百度绝世唐门吧的商人的奸诈模样。

  这时候,只有璐璐一个人站在旁边看着,她觉得宋慎很是有些世家范儿,却是不知,若是紫楚在这里,定是要大骂他奸商了,这种东西是可以用市场中金价来衡量的?那博物院里很多金器岂不是要大大的贬值?

  王德义狠狠地瞪了宋慎一眼,“你不要想着骗我,二十万就想要买我的金碗?二十万就是连这只碗的丁点儿都是买不到的!”

  宋慎明白对方说的在理,但是他却是不会也这样说,遂是笑了笑,道:“王先生,那您说这能值多少?”

  王德义仰着头,很是得意的模样,笑道:“怎么说,至少也要一千万吧!”

  璐璐“噗嗤”一声捂着嘴巴笑了出来,她看着王德义穷酸的模样,很是有些不解,都已经欠了赌场的钱,难道还能这么得意?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王德义面上瞬间耷拉了下来,“你笑什么?”

  璐璐捂着嘴,瞪着眼睛,“没什么,我只是想问一问,这只碗怎么这么金贵?难道只是因为它是金子做的,就金贵起来了?”

  宋慎当然明白,即使是一千万拿下来,那都是赚了的,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