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徽商宅第(1/2)
屋┕_┙檐┕_┙下文學網:

  第二天一早,宋慎就准备妥当出发前往集合地——古玩街。首发

  期待已久的淘宝之旅终于到来,李德水那天究竟在卖什么关子,宋慎虽不理解,但是,马上就会揭晓了,倒也不用心急。

  远远看到古玩街的牌坊,牌坊下有几个人影,宋慎有了几分迷惑,人怎么这么多?会不会是路过的?

  走近些,才看清一辆白色的帕萨特,宋慎想想李德水、方胜,就一下子连起来了。自己不过是刚进古玩街的新人罢了,来了不过几个星期,而方胜爷爷是古玩街的老人了,即使方胜以前不常来古玩街,但是来过的几次也足以使他认识更多、更有分量的人物。

  像李德水这样生活在古玩街底层的人物,一直会兼做一些“拉纤”、“搬砖头”的活计,又怎么会不认识方胜的爷爷呢?方胜的爷爷也应该是李德水努力讨好的对象,这样拉纤、搬砖头才能做得起来。如此说来,方胜、李德水一起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古玩行话里,搬砖头就是不花本钱拿别人的东西去卖,从中赚取差价。拉纤就是做中间人、介绍人赚取佣金。

  方一走近些,就听到李德水的声音:“宋老弟,你来晚了,就等你一个了。”

  “不是我来得晚,是你们来得太早了。”宋慎搭着话就看到方胜、王若彤、燕芳等人转过身来。

  大家相互打了招呼,李德水歉意道:“他们在你之前打的招呼,当时也没告诉你,你不要介意啊。百度搜”

  他说这话宋慎却是不信的,但自己求人家带上自己,也不好说什么,也就摇摇头:“没事,我们本就有约定这周一起去淘宝,碰在一起正好。”

  “是啊,宋慎一直大方的很,这点小事怎么会斤斤计较?想必你不会怪我没提前告诉你吧。”方胜特地把“斤斤计较”几个字咬的很重,这样口头的小便宜一直是他喜欢的。

  宋慎吃了哑巴亏,却是没有办法,只好摇头道了声“怎么会呢?”心里暗暗想着,要有自己的人脉渠道真是不易,古玩市场就这么大点,屁大点的事都能从街头传到街尾,大家知根知底的,谁也甭想瞒过谁。

  上车时,宋慎才发现,除了方胜的帕萨特还有一辆红色上海大众,却是燕芳开着的,想来是她的了。男人一辆,女人一辆,上了车就出发了。

  据李德水介绍,这次去的地方是扬城郊县下面的一个叫汶水镇的地方,也就三四个小时的路程。汶水镇并不是什么有名的古镇,历史也不过几百年,但是却背靠京杭运河,水运发达,交通便利。隋唐时,扬城有扬一益二的美誉,说的就是扬城是因运河之便,成为货物中转中心,富甲天下,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诗句。扬城因河而兴盛,可见运河之利。

  因为出发的早,车开得快,不过十点钟就到了汶水。

  汶水镇与一般的镇子区别不是很大,稀稀疏疏可见一些古建筑,应该是因为开发时没有文物保护意识,拆了古建筑,建造了大家认为美观的小洋楼。宋慎却觉得很是可惜,古建筑的美就在于陈旧,在于通过青砖碧瓦来讲述一时一地的历史变迁。

  众人下车,不禁感到很失望,本以为会是一个古意盎然镇子,青砖或是磨平的石头街道,街道侧有小河流过,河上有一小桥,叫做“状元桥”,这却是有点想当然了。

  跟着李德水走在田间小路上,石子铺地,两侧两三层的小楼颜色各异,造型上摒弃了历来中国古建筑方正对称的特色,搀和了欧式风格,走在其间有些奇异的感觉。

  一路上,大家问李德水是不是要到这种小楼去敲门,三层小楼十几间房,主人家怎么都住不开,用来放明清家具,黄花梨、紫檀木都行。李德水笑了,你们等等就知道了,放心吧,会让你们大吃一惊的。

  前方路转,出现一片杨树林。宋慎看着杨树在想,要是一片松树林就好了,这样松林后无论是什么样的惊讶场面都会让大家觉得有点铺垫。杨树是经济林木,长势快,成才快,使人觉得有浮躁气;松树长势慢,青松挺且直,就是松林后面有隐士,宋慎都不会太惊讶。

  穿过杨树林,猛然间,出现众人想象的古建筑,青砖青瓦。有高宅大院,也有独宅独门。细数起来不过五六户人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