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2/7)
录患者术中的血糖和乳酸指标?”

  “因为这两项指标能反映我们的抗应激措施是否做得到位。”

  罗主任:“麻醉医生必须时刻关注患者术中的应激指标和内环境变化,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

  “患者术中内环境偏离正常生理状态越远,术后就需要越长时间来恢复,为了保护患者的脏器,麻醉医生应该要有全局意识和前瞻意识,除了及时调控术中的生理指标,还要提前应对和尽量减轻患者可能出现的远期损害。”

  就在这时候,台上医生调整了一下患儿体位,患儿心率突然往下降,血氧饱和度也掉到了95%。

  舒秦忙检查麻醉机和呼吸管道,紧接着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等她重新用听诊器调整深度后,患儿的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

  顾教授指导舒秦调节血管活性药物的输注速度,看她如此沉稳,思路也清晰,含笑跟罗主任对视一眼,说:“舒秦这几个月进步非常大,基础打得很牢固。”

  罗主任调整麻醉机呼吸参数做了进一步的完善,这才问舒秦:“我记得你第一次进体外是顾飞宇的父亲做冠脉搭桥?”

  舒秦微微一怔:“您记性真好。”

  就是在那一天,她头回见到麻醉医生在心脏麻醉中熟练运用食管超声技术,一位是罗主任,另一个是禹明,对于当时还是菜鸟的她而言,有种直击心灵的震撼。

  如今她在体外循环扎了快三个月了,接下来也要开始接触食管超声技术了。

  罗主任感慨万千:“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连你们进科都半年了,老顾啊,济仁的年轻医生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培养出来的,等他们成长为业务骨干,我们也都老了。”

  胸外科主任正要铺单,听了这话说:“哎,罗主任,这话我不爱听,你我年富力强,何来‘老’一说。”

  罗主任说:“不服老,但是时间也确实过得快,你看,再过一段时间就要新年了。”

  顾教授问:“william组织的美国专家团队是不是就要出发了?”

  “下周一就会抵达本市,这周五禹明就会回来了,上周我和科教科的吴主任去清平县验收,这几个月,禹明工作做得相当不错。”

  正说着,门开了,陈师姐过来找罗主任:“主任,刚才院里打电话,问禹明能不能赶回来参加周六晚上的科技进步奖评选。”

  “能,当然能。”罗主任感叹,“禹明为了做这个课题付出了不少心血,除了那些费用低廉的传统治疗手段,他还把o3输注改善癌痛带到清平县了,疗效确切,价格也相对较低。吴主任看过以后打算将清平县疼痛病房做为典型在基层做推广,我昨天让禹明把这三个月的工作报告发给了上面部门,等卫计委批了中美合作跟下乡挂钩的计划,william一行人就会携新技术去清平县,到时候在基层势必又是一波大型的宣传。”

  陈师姐笑着说:“院里还等着您回电话呢。”

  罗主任用消毒剂洗了手臂,开门出去了。

  舒秦到电脑前做记录,笑意从心头浮到眼里。

  昨晚她才跟禹明通了视频,上了癌痛治疗手段后,大部分疼痛病房的患者可以一边控制疼痛一边积极接受肿瘤靶向治疗,营养和免疫力一提高,患者生存期和预后都有了全局性的改善。

  现在清平县的疼痛病房从两张床扩到四张床,连带着县里肿瘤科的业务也上来了。

  虽然因为条件限制,“脊柱内镜”和“永久泵”等高昂的疼痛技术暂时没办法在清平县应用,但她相信总有一天这些治疗措施会被划入医保范围,进而在全国基层进行推广。

  只要有人甘做蝴蝶的翅膀,迟早会引来一场大的风暴。

  明天禹明就要回来了,她比谁都期待亲眼看到他的成绩单。

  在顾教授和舒秦的管理下,佳佳术中各方面指标都极其平稳,手术也很顺利。

  术毕舒秦送佳佳去小儿胸外icu。

  床边交完班,舒秦抱着呼吸囊回手术室,路过门口,想起那位满怀忧虑的母亲,她特意到胸外icu窗口看了眼。

  主任正跟家属谈话,孩子的父亲母亲眼泪汪汪。听说孩子目前一切平稳,一家人除了“谢谢”,激动得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