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三方动态(1/2)
第830章三方动态

  刘禅的这次开的作战会议,应该说是历来最为重要的一次,毕竟关系着这场江东本土的最后一次大战。蜀汉军和他们的盟友,在这次战争之中,究竟是胜利还是失败,真的就是看这次所做出的安排是否得当了。

  所以大家在商议的时候,都显得非常活跃,气氛也是非常热烈。

  而与此同时,孙权将军队屯驻在宛陵县境内之后,也跟刘禅那边是有一定的默契的,也并不立刻就向蜀汉军那边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孙权自己考虑,他的人马才刚刚从曲阿港和丹徒县那边急匆匆赶赴这边来,士卒们本来就士气不算高,如今加上身体疲惫的话,想要立刻投入战斗的话,就显得有些困难了。

  至于丹徒和曲阿港那边的安全,孙权现在交给了陈表和阚泽两个人去管理,应该不会出现什么纰漏出对。阚泽是个稳重之臣,而且从来不缺乏勇气,用来对付全琮应该还是胜任的。

  加之丹徒是一座天险的城池,乃是孙权的父亲孙坚的时候所修建,号称“瓮城”,三面都是笔直的山壁,几乎是不可能被一夕攻克的。有了这样的天险作为保障存在,全琮的人马应该突破不了丹徒到曲阿港的防线。所以,秣陵和孙权的这支人马的后方应该是没有险情的。

  再者,吴郡四大家族的军队,在张承的统率之下,居然是在富春县城下被邓艾的没有占据多大数量优势的情况下,被消灭得干干净净。这对于孙权这边而言,简直是一种不可接受的现实。

  因为这样一来的话,吴郡一直是作为秣陵所在的丹阳郡的南边屏障而存在的,这从吴郡的版图跟二十一世纪的广东省的形状极其相似就可以看出来了。

  它的南面是一条狭长的向西南方向伸出的长柄。这个长柄其实就是邓艾如今已经攻占的富春县和钱塘县的地界了,这个长柄正好包住了丹阳郡的南部。

  也就是说,邓艾的人马其实已经陈兵在丹阳郡的南部边界,只要愿意的话,随时可以突入丹阳郡境内,从南面对孙权的大军发动进攻。

  这就使得孙权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了。

  于是,孙权如同刘禅这边一样,随即召见了丹阳郡太守周鲂、左将军诸葛瑾以及诸葛瑾长子昭义中郎将诸葛恪等人前去商议,接下来的作战安排了。

  由于此事事关江东的最终命运的一战,孙权心里现在绝对是非常紧张的。所以,这场站前的军事会议召开的气氛,绝对不是是太过轻松的。

  就在刘禅这边和孙权都在进行着紧急的作战会议的时候,益州方面也已经有了动静了。

  奉了左将军府的命令,汉中太守魏延所统率的汉中军和骑将军马岱从阳平关带出来的军队合兵一处。应该说,这一路人马虽然事前已经在大张声势了,但是他们一路向西面进发的时候,却显得是异常的顺利,并未遇到曹魏军队的阻截。

  于是,魏延的人马随即和马岱的人马各自分开。马岱的人马轻易就拿下了阴平郡,魏延的人马则是同样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武都郡。

  一般而言,郡是一个很大的行政单位,通常都是有当地的驻军在防守,想要攻打下来也不是什么太容易的事情。而魏延和马岱两人的军队,却能够在武都和阴平两地轻易得手,可以说是例外。

  而且,这两人在得手之后,居然也没有表现出什么得意的神色来。就魏延那样的人的性格而言,居然能够表现得如此之克制,实在是一件值得惊奇的事情。

  其实,事实是魏延和马岱两人确实也没有值得骄傲的地方。

  这事情要从武都和阴平的实际情况讲起。

  武都郡,位于秦岭山脉的西缘,地势比较复杂。

  有大路分别通陇右祁山、关中和汉中阳平关,比较适合大部队行军作战。原来主要是少数民族氐族的聚居区。当年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不利,在从汉中撤退时,考虑到该郡距离己方防线过远,很难防守,且缺乏经济价值,于是采纳雍州刺史张既的建议,将该郡5万余少数民族全部迁往扶风、天水。

  《三国志后主传》:“十四年夏四月,后主……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四百馀户於广都”。由此可知,在张即迁移武都人民16年之后,武都人口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