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昭国玉印(1/2)
世人皆知昭王安长筠好色昏聩,整个昭国在其统治之下民不聊生。

  昭国位于大倾和西燕的交汇之地,地理位置十分微妙,这些年这两个强大的国家无不对它虎视眈眈,但是因为碍于各种原因不敢对巫蛊聚集之地的南夷发动进攻。

  直到徽宗,在权相苏显的三番两次谏言之下,为了扩张疆土建功立业,先后派遣军队攻打昭国三次,但因昔年有徐家镇守,前两次皆是无功而返。

  第二次,由苏显长子苏瑾梧亲自率兵攻打,狼谷一役大倾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主帅阵亡,最为精良的十万天翼军将近全军覆没。

  第三次,是夔王赵肃亲自披甲挂帅,早就腐朽不堪的昭国不堪一击。听闻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夔王亲自征伐,还未交战昭王安长筠便就已经胆怯,暗中向朝中递了降书。

  不战而屈人之兵,对于昭国那些战死沙场用鲜血守护疆土的将士们来说无不是一种巨大的屈辱。

  任凭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上了战场,没有死在战场的敌人手中,反而死在了自己友军的手中,在他们出城征战的那一刻,他们已经被这个国家、他们效忠的君主抛弃。

  所有人说到安长筠的时候,无不是鄙夷或者愤怒,如此昏庸无能的君王,却生了两个好女儿。

  昔年昭国城破,那籍籍无名的羡玉公主殉国而亡,此举东陆皆惊,就连徽宗都感念其忠义之举谥号为贞仪公主,这个不需赘言。

  羡玉公主的长姐安敏长公主,才华横溢,早在昭国王宫时便以才名和美貌闻名于东陆。

  她虽未和安羡玉一样殉国而亡,但却在安羡玉死之后悲悸不已,为她不吃不喝三天进京之时便就病倒,世人无不感念其姐妹情深;徽宗在宫中听说这位昭王的掌上明珠,特意让皇后设宴召见于她,宴席之上她不卑不吭,谈吐不凡。

  徽宗见此女气质绝佳,忠义不逊于殉国而亡的安羡玉,便将她赐给太子赵泓煦为良娣,连带着对降臣东昏侯和浓华夫人都高看了一眼。

  但,就是这个口口声声家国大义、在其妹妹殉国而亡之后悲悸病倒的女子,却在含元殿中被她的父亲东昏侯亲口指责出毒杀亲妹妹的恶毒行径!

  众人都被东昏侯安长筠的话给震惊住了,包括徽宗在内。他一直很欣赏安敏,不然当日也不会将她赐给尚且还是太子的赵泓煦了。

  安敏见所有人的错愕的看着自己,心中一惊,下意识的后退了一步,惊慌失措道:“父亲,你喝多了,在胡言乱语什么。”

  她求救的看向浓华夫人。

  却见此时浓华夫人脸色一片惨白,显然她自己也不知事情为何会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一向对她言听计从的安长筠为何偏偏在今天这样关键的时候失去了掌控,说出这样致命的真相!

  安长筠喝的醉醺醺的,嘟囔着说道:“我没有胡说,当日你和你母亲向大倾丞相递了降书,说是只要我交出玉印,向苏相投降,我就不用死。可是……你却骗我在茶里面下毒,害死了你亲妹妹。”

  此时安长筠的一席醉言将在一旁袖手旁观看热闹的苏显都牵连了进来。

  在一旁看热闹的周蘅芜闻言挑了挑眉,用着唯恐天下不乱的语气道:“在下记得当年征战昭国的是夔王赵肃而并非是苏相啊,为何当年安敏公主母女竟然向苏显递降书呢,其中……莫非有什么隐情不成?”

  苏显神情依旧平静,只是那阴鸷的眼神泄露出了他此刻不悦的心情,见周蘅芜如此说,苏显四两拨千斤的避开问题道:“不过是昭王酒后胡言的话,周大人怎的就较真了。”

  周蘅芜当然知道苏显这只老狐狸十分得徽宗信任,单单凭借东昏侯类似醉言的话指证不了他什么,是以也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再追问下去。

  而一旁的徽宗被闹着头疼,也没在意安敏和浓华夫人母女为何避开主帅赵肃,欲向苏显递降书的事。

  一旁的安敏连忙顺着苏显的话道:“父皇,东昏侯他如今酒醉不醒,还容儿臣将他带下去醒酒再行审问。”

  安敏和浓华夫人母女这下彻底惊慌,今日若再容安长筠说下去,届时非但不能治苏玉徽的罪,估计她们母女二人都会身败名裂赔进去!

  她们这个时候想走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