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谈舍利国王变色 到驿馆又遇乞丐(上)(1/2)
虽说对这五印度佛教的急剧变迁,众人百感交集;但是他们的谈话,则是依旧在这祥和的氛围中进行这。

  周曾虽说也对着佛教在五印度的突然没落,感到了诧异。尽管他在这教义的问题上,对婆罗门教如何辩倒这佛教,也搞不清楚,弄不明白;但是对目前礼佛的处境也感到了不容乐观。

  而陈茂材,这些时日,也多多少少的知道了王玄策当时被武皇后单独召见,前去谈话的原因。也已明白了这次前来五印度礼佛;最根本的目的,可能就是这两颗佛教的无上至宝。尽管隐约知道,但是他也私下里,很是同意这王玄策的主张,一切顺其自然,该是我们的就是我们的,不是我们的抢也抢不到。所以,当他感觉到这佛教在这五印度再次没落的时候,似乎嗅到了一丝天平向着自己这方倾斜的机会。

  而王玄策,这些年一直跟随这玄奘法师左右,对佛教也早有了这向往之情,当明了这五印度大地佛教之处境之时,也不由得多了很多的悲伤之感。真的是十年光阴,物是人非。

  看着他们若有所思的表情,只见这老国王又这样开口问到:“不知道王长史,这次前往我五印度是所谓何事?不仅仅就是为了这礼佛而来吧!”

  听此一问,王玄策回了一下神,就如实相告到:“一方面就是为了促进我大唐与五印度各国之间的交流,共同维护好这条已经开通的唐番古道之安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玄奘大师归唐之后,佛教在我们大唐又一次兴盛起来,所以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代替陛下和皇后娘娘观瞻这佛陀遗迹,敬献袈裟礼敬佛陀。”

  “自从你上次平定这阿罗那顺篡权夺位的叛乱之后,在我五印度之威名可以说是名震四方呀,这些年虽说这曷利沙国的影响力已经远不如从前,但是我五印度还算太平,所以这次观瞻礼佛,安全不是太大的问题,你们自可放心的游历”老国王诚心实意的对他说道。

  是呀,在十年前,亲率八千骑兵,饮马殑伽河畔,不仅与五印度各国国王相交甚厚,更是凭借这番道义,而一举称雄各国。当时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英姿。可是如自此以后,这曷利沙国经过那次叛乱,也是元气大伤。所以,这王玄策就这样回到:“十年了,没想到这五印度变化如此之大,玄策这次依旧是秉承正义而来,诚心礼佛,实在是不愿意再缠搅咱们列国之事了”

  “哈哈,长史此念甚对呀”接着老国王话风又是一转:“不知道阿罗那顺到了你们大唐之后结局如何?”

  “当初我将他们一家三口带回大唐之后,陛下也感念他为一国之国君,虽有甚大之错误,但是未曾将其杀害,并且在这长安城内赐给了他一处不大的宅子,每天衣食无忧的供奉着,前些年他和夫人阿尔米塔也寿终正寝了,是我们几个当时协助普拉摩,料理的他的后世,也算是得以善终了。”王玄策稍稍低沉的说道。

  听得王玄策说到这阿罗那顺如此美好的结局之时,老国王也是微微一愣,接着笑道:“万万不曾想到,大唐的皇帝陛下竟是如此的宅心仁厚,还能这样宽仁的对待叛贼,看来这大唐兴盛,也是上天注定的呀”。

  王玄策与众人于是微笑的示以礼节……

  这时候,只见这周曾带着一丝忧虑的说道:“如今这佛道与婆罗门教竞争如此的激烈,我等礼佛是否会遇到不安全因素,大哥向来告诫我们要入乡随俗,还请大王告知一二,如若出现,我等该如何自处。”

  听得周曾这样的话语,众人也都是诧异的一笑,没想到他还有如此缜密的思想。只见这老国王,一边捋这胡子,一边微笑着对他们说道:“列位尽可放心,虽说我五印度佛道与婆罗门教争议甚多,但是在这僧人之间,也就是辩经之法,只有通过这辩经将别人辨倒才是正道,而不会付诸于武力,像阿罗那顺这样依靠武力,将佛教毁灭的大王,目前在我五印度暂时还未曾出现。”

  话说到这个地方,他们也都是颇为满意,没想到这五印度目前竟是如此之和谐,看来也是幸事一件。

  “既然说到这礼佛之事,我等在前来之时,也听玄奘法师说起这五印度的诸多佛教遗迹。我亦深知大王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还请大王能够帮助我等规划出来一条合理的礼佛线路”王玄策于是就趁机,向老国王这样请教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