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回:大花林大宴列国君 埋忠骨李先生望长安(上)(1/2)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个人都祈求和平,可是和平往往只能通过战争打出来。纵观历史风云,即使再强大的国家,在弱小的时候,都谈不上和平;所以,只有国家强大,才可以永远的给予百姓幸福安康的生活。

  而王玄策这次在这五印度之地,大破阿罗那顺,擒获其王妃阿尔米塔。尽管五印度为之大惊,望风而降者达五百余座城池;但是这也是被逼无奈之下才有的壮举。所以,到头来,他仅仅只准备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留下和平,留下大唐的荣光……

  但见这一日,又是风和丽日,阳光明媚的一天,伴随着和煦的微风,阵阵花香充斥这整个大花林。细看今日的大花林,鲜花盛开,鸟语花香,各种娇艳欲滴的花朵,点缀这,这一块大自然创造的奇观。

  这么多花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挺漂亮,密密麻麻的挨在一起,像是在一起聊天,又像是在说这悄悄话。它们那茂密的叶子倚在一起,像是还在梦中没有睡醒的孩子一般。

  尽管有的花儿,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可是却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尽管有的花儿,已经耐不住寂寞,露出金黄的花蕊,不过却吸引了一大群蝴蝶,蜜蜂……很像是在炫耀自己的美丽。

  还有一些没有开放的,用华丽的外衣,包裹着自己的“小脑袋”;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不愿意展开自己的小脸。微风拂过,沁人心脾……

  而这一切姿态,均像是用他们最美丽的姿态,迎接者最终的胜利者!

  只见在这昔日的辩经寺前面的空地上,早已被利罗阇布置的甚是妥当。虽说没有昔日戒日王无遮大会那么多人员参与,但是这次的规格则要远胜于昔日。

  各位国王,以及王玄策等人均是衣着光鲜,光彩熠熠。但见这列位国王悉数围坐成一个大圈,而在这正对辩经寺大门的则是利罗阇、王玄策以及拘摩罗王三人的主桌。每人面前均是一个三尺来长的宽条茶几,上面各色美食,已经被御厨,分配的亭亭当当,安放的井然有序,颇有异域的风采与气息!

  在这列位国王身后,则是不少亲信大臣安坐,颇为气派与威严……

  而在这众位国王,围城大圈的中心,随着颇具天竺风情的舞蹈的结束,但见这陈茂材,一身文雅之书生装扮,伴随着悠扬的古琴之音,随着茶具的有序安放,在这熊熊燃烧的炭火之下;碾茶,筛查,煮茶一气呵成。经过这三煮三沸,颇有大唐气息的香茗,就这样安奉于列国国王面前。

  众多国王因为未曾见过这文雅的饮茶之具,以及清香四溢的香茗,故而颇感兴趣。

  但见这时候王玄策,面带笑意的对众位国王说道:“这饮茶之风,在我大唐颇为盛行,至于起源于何时,已经无籍可考。这次而来原本带来不少我大唐宫廷之精美茶具,想赠予列位国王,不曾想被这阿罗那顺打劫,至如今已经所剩无几。但是这不会影响咱们之间的感情,随着大唐与五印度之间的联系加深,这商贸通路也已经打通,这样的东西也会从我大唐传入五印度。从桑及多国入泥婆罗,再跨过雪山,就到了这吐蕃境内,越过吐蕃,还有半月之路程就到了我大唐。我大唐之物品自然会通过这商路,源源不断的流转到咱们五印度之地。也希望五印度大地的奇珍异宝,通过这条商路,流转入我大唐,让这条商路,成为大唐与列国之间和平,友谊的象征。我大唐敞开胸怀欢迎列位国王遣使交往。”

  听此一言,列国国王也都异常欣喜。自此,大唐与五印度之间的商路渐开!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渐繁荣起来,这条充满两国印迹的商路,沿着大象与骆驼的足迹,传递这两国之间的和平!

  而王玄策所说的这条商路,比通过河西走廊,前往长安还近了不少。而这条商路,正是在文成公主和亲之后,才渐渐形成的商路,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南线,唐番道!

  只见这时候,随着王玄策的招手示意,但见几个大唐使节,带着不少已经誊写工整的书籍与画卷,悉数分发给了列位国王。

  而这其中一本就是《道德经》的梵文译本,另一本自然就是这《大乘起信论》,而这画像则是老子之画像。

  原来自从攻克这曲女城之后,小六已经在这府库之中,发现了这些它们赠送于列国的书本,原本也没有带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