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回:细说陌刀幻化史 再展大唐刚猛风(下)(1/2)
在古代的战争之中,他们会时常的探讨这个问题。比方说,据《新唐书·李光弼传》以及及《通鉴》卷二一七载,李光弼守常山,问计于降将安思义,怎样才能打败史思明的铁骑。

  安思义这样回到:“胡骑虽锐,不能持重。苟不获利,气沮心离,于时乃可图矣。”

  因此,李光弼采纳他的意见,以弩阵大败思明之后,又结枪城以护送粮车。长枪长而尖锐,可刺倒人马,制服敌骑有一定效果。

  这是李光弼,以军阵,长枪破敌的具体方略。可惜的则是,因为安史之乱的匆忙,其未曾装备陌刀,否则,敌人将会输的更惨!

  陌刀以双刃而长,一挥可杀数人,近战时,挡其锋之敌骑,人马俱碎。显然,在近战时陌刀的杀伤力、威慑力比稍及弩都要大,都能镇慑敌骑,稳住大阵。而这也是盛唐时,边境诸军都成立陌刀队,有专门的陌刀手、陌刀将的原因。

  说完了陌刀,再说说王玄策对陌刀的认识。他对陌刀的人士,则源自于贞观九年,唐灭吐谷浑之战。

  这一战,一代名将李靖,就将陌刀队当做了自己杀手锏。

  在北线,李靖熟练运用陌刀队,与当时的吐谷浑骑兵,来了一场硬碰硬的对攻战,一战砍杀吐谷浑骑兵不计其数!

  至此之后,王玄策对陌刀的运用记忆深刻!

  鉴于这殑伽河平原的一马平川,要想减少伤亡,也只有如此这番。自从进了这五印度之后,他对这五印度的马军已经多有了解;故而已经密令周曾,提前于众将士中挑选,臂力过人之勇士,只等张先生将陌刀打磨完备之后,稍加训练即可成军!

  同时又令陈茂材,挑选部分手脚利索的兵士;等李先生擘张弩制作完备之后,速加训练!

  自从收降了瞿毗霜那国,以及垩醯掣呾逻国过之后;两国国王也是被王玄策的志诚之心,以及仁义之举所感动。故而对其本人,以及对大唐也是死心塌地!

  所以这锻造擘张弩,以及陌刀的工作,在两国强有力的支持之下,不仅材料齐备,更不缺人手;所以这锻造速度,也是异常的神速!

  这一日,只见王玄策在军帐之中,正与两国国王畅谈这大唐风俗,细说大唐风云之时。却见一小校,急匆匆而来,躬身施礼禀告到:“启禀将军,李正己李先生带着置备齐整的擘张弩已到了校兵场!”

  听此汇报,王玄策为之大喜,故而诚心实意的礼请两国国王,出去观瞻一番!

  二人获此邀请,也是大喜过望,于是在王玄策的引领之下,就出了这军帐,来到这校兵场。得知李先生已经制作好擘张弩的消息,各位将军以及不少的兵士,也都如数来到这校兵场看个新鲜!

  李先生看着三人款款而来,随即带着满脸的欣喜,就迎了上去,见过礼节之后,就回禀到:“启禀将军,这一千张擘张弩,十万只弩箭已经置备完毕,特送到军营,以供将军查验!”

  “多谢先生”王玄策随手还了一礼。

  面对这不曾见过的精巧之物,两国国王今日也是大开眼界。随手拿着擘张弩,东看看,西望望也闹不明白如何使用。此时,他们的好奇之心,亦展现的淋漓尽致,尽管事先已经知晓这和弓的作用相似,但是却仍旧不明其意!

  于是,在王玄策的示意之下,李正己也心领神会的对二位国王讲解到:“这擘张弩利用坚韧的山桑木为弩弓,同时又用坚实的檀木作弩身;以麻为弦,故而轻巧坚劲,再以铁为枪膛,钢为机;所以射程最远可达二百三十来步;不仅是我大唐军队日常所用之物,同时也是抵御骑兵的神兵利器。如若两位大王允许,就有我指引二位亲自实操一回如何?”

  听此一语,二位国王也是欣然同意。

  于是在李先生的带领之下,二位国王跟随其步伐,将箭簇压入弩膛,拉动弓弦,卡好,一气呵成;瞄准完备之后,随即就扣动了下方的扳机,随着“嗖”的一声,一支三棱箭,就这样直嗖嗖的飞了出去,狠狠的钉在一百五十步开外的稻草靶子之上!

  看着第一次使用,就一击即中,两位国王也是满心欢喜!但听这拉哈德国王说道:“万万没想到,这瞄准起来,竟是如此的从容,要比弓强的太多了。”

  这时候只听李先生又微笑着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