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使焉耆缔结合约 入龟兹暂时顺利(下)(1/2)
“王长史过奖啦,你不远万里出使我焉耆国,这一切都是应该的”薛婆阿那支面很是热情的回复到。

  在一番寒暄之后,他执意要邀请王玄策同乘回宫,王玄策虽多加推辞,但始终拗不过他的诚恳。于是,但见这薛婆阿那支亲执王玄策之手,一同登上了,他这装饰的颇为豪华之马车。一行人跟随车驾,向着焉耆王宫走去。

  也就一盏茶的功夫,他们就来到这焉耆王宫。王宫虽然不大,但是颇具威严。但见这周陈二人引着大唐使团的所有成员,跟随在王玄策左右;而薛婆阿那支则引着一众大臣,尽数陪伴。

  随着这正式接见仪式的开始,只听这王玄策这样说道:“我奉陛下旨意,出使列国,大王之焉耆国则是我等的第一站,鉴于两国之间交往深厚,故而特奉上陛下赠送给贵国之国礼。”

  随着王玄策话音刚落,只见在周曾和陈茂材的引领之下,众人尽数呈送出了这梵文译本的《道德经》以及老子画像。同时还呈送出了这紫陶素面茶具一组和岭南黑茶两份。

  紧接着王玄策又一一的给焉耆国君臣,一本正经的解说到:“这《道德经》我大唐子民自小均习之,至如今已流传千年。鉴于列国派往太学之学生,也都修习这本经书。且在我大唐玄奘法师亲自主持之下,刚刚翻译好这梵唐对照译本,故而决定当做国礼赠送给大王。

  另一方面我们唐人饮茶之风颇为盛行,且茶之作用,不仅有保健,更有强身健体的好处;故而也在我天可汗陛下的授意之下,赠送于大王,以求大王福寿安康,修两国万年之好。”

  当其听闻大唐国赠送之国礼,以前不仅没有见过,更未曾听过之时,也是颇感兴趣。于是在侍从的引领之下,他亲自走下王座,打开这老子画像。不仅感觉画的颇为慈眉善目,更是一派祥和之气。当翻看开这梵文译本的《道德经》,仅仅拜读了几句,就不经意的被里面的话语所深深的吸引,故而颇为满意的点这头。

  当望见这精致小巧的陶罐、陶壶、陶杯、茶箩、茶碾之时,也很是新奇。于是开口问到:“不知这些物件该如何使用?”

  “既如此,那就给大王演示一番可好”王玄策随即回到。

  “好,好,如此甚好”薛婆阿那支甚为欢喜的回答这。

  经过一番准备之后,但见这陈茂材,温文尔雅的加炭、添水、生火,不仅细细的碾压这上等的岭南黑茶,同时更将这茶末精细的过筛,制成茶粉。待水沸腾之后,缓缓的投入茶粉,经过三煮三沸,水之颜色也有透明变成了亮红色,顿时大殿内茶香四溢。看着茶已煮成,陈茂材细心的温杯之后,随即将这茶汤,轻轻地斟入紫陶茶盏之中。

  在王玄策的示意之下,这薛婆阿那支轻轻捏起茶盏,小心的咂上这么一口,顿时心旷神怡,口齿生香。满心欢喜的连连感谢大唐国赠送的国礼。

  随着这气氛的融洽与轻松。两国之间的国事商谈也颇为顺利。在获得这焉耆国王薛婆阿那支与大唐永杰同心,永不叛唐的承诺之后。双方不仅长叙了两国之间的友谊,更缔结了颇为友善和平的国书。

  随着正式商谈的结束,自然而然的就开始了这欢迎宴会。当王玄策看到这国宴,不仅奢华而且丰盛之时,不由得也感觉到了这大唐威服四海之盛景。能被如此礼遇,全是因为背后有这一个强大的祖国。推杯换盏之间,不仅交换了友谊,更增进他们之间的私交……

  宴会之后,他们又经过几日的休息与简单补充,一行人就辞别了这焉耆国王薛婆阿那支。鉴于宴会之上的私交渐深与相谈甚欢。这薛婆阿那支在心气高涨之下,又亲自将他们送出了这博格达沁城外五里。在王玄策等人的再三致谢以及推辞下,他才依依不舍的返回这焉耆王城。

  伴随着浓浓深情,一行人从这博格达沁城出发,沿着繁华的商路,往西南行走二百来里,翻过一座不是太高的山,再渡过两条大的河流,沿着开阔之平川,西行七百余里,就到了这此行的第二个国家——龟兹国。

  这龟兹国方也算是西域一大国,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来里,据《大唐西域记》记载,这国都伊逻卢城方圆十七八里,在西域诸国之中甚为大气。因为相距不远,所以物产自和焉耆相似,气候还算温和,风俗也很淳朴,文字主要以吐火罗文等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