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送别停下诚送别 高昌故地话高昌(上)(1/2)
官道两旁的老歪脖子枣树,虽说东倒西歪,但是整体看起来似乎都指向了一个方向----西方。随着天色渐渐的明亮起来,来往西域诸国的各色商贩,也开动了步伐,官道也渐渐的热闹了起来……

  只见在这五陵原官道一侧的送别亭下,有一个人在小沙弥的陪伴下,正静静的站着,似乎在等候这什么。当王玄策引领这众人,来到这五陵原上时,恰好一轮红日,将阳光洒向了送别亭;不仅让这里显得光芒万丈,更如佛光普照。而这亭子之下的不是别人,正是玄奘法师。

  当王玄策发现玄奘法师早已在此等候的时候,赶忙飞身下马,快步走到了这送别亭内,欠身施礼道:“法师,您怎么在这里呢?”

  “不为别的,就为你饯行”玄奘法师面带笑意的对他说道

  “多谢法师,玄策此行一去,又是一年半载,不能时时陪伴法师,恳请法师也照顾好自己”王玄策情真意切的对他说道。接着又不由得问起:“不知法师,可有带给五印度故人的话语?”

  但见这玄奘法师谦谦有礼的回复到:“我正是为此事而来,以前均是国事,只能在这长安城内商谈。今日在这里一方面是给长史送行,一方面就是交代一些私事。人心都是肉长的,小僧云游五印度多年,孰能无情无义。

  那些年,这些国王均待我不薄,故而也时常挂念,深怀感激。希望你到了这五印度之后,可以带我向列国君王问好,特别是这戒日王和拘摩罗王,这二位待我甚厚,也算满足我一个小小的心愿罢了。”

  “请法师放心,这乃小事一桩,举手之劳。玄策定当将这些嘱咐带给列位国王”王玄策打着包票对玄奘法师说道。

  听此一语,玄奘法师也是满心欢喜,随即转过身去,从小沙弥手中,接过那坛准备好的,上等杏花村米酒。亲自斟满两个黑釉面的陶碗,对王玄策说道:“此乃素酒一碗,愿与长史共饮,一为我大唐,二为天下苍生,三为列国和平”。

  王玄策利索的接过玄奘法师,递过来的米酒之后,随着二人的一声“干”,一饮而尽!

  这清爽的米酒沿着喉咙,流入心间,虽说这是一碗践行酒,但似乎又不是一碗践行酒,而是一份酿造了很久的陈年老话。

  这话语之中,不仅是玄奘法师的殷切期盼,更是大唐天子李世民的殷切期望。虽说大唐国力强大,但不仅没有一兵一卒是多余的,更没有一兵一卒,会无缘无故的大开杀戮。当然,大唐更不会派出一个充满恶意的使者。

  还记得李世民那样的话语: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是天下一家,天下大同之思想,王玄策铭记这样的嘱托,铭记这样的叮咛,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灭之的原则,开启了出使列国之路……

  北归的大雁,划破长空的雄鹰,时而搏击绚丽的云彩,时而与云彩相嬉,让原本已经甚为美丽的早晨,显得颇为灵动。随着雄壮的马蹄声,一百匹健硕的青海骢,驮着应有的补给,以及赠送列国的礼物,就这样沿着官道,朝着西域的方向走去……

  伴随着悠扬的驼铃声,沿着河西走廊,一路过兰州,出凉州,经肃州,到了这瓜州,跨出这玉门关,就到了西域诸国的地界了。这一路沿着繁忙的丝路商道,因为政通人和,所以在大唐境内颇为太平。

  一群群满载货物的骆驼,马匹,让这条沟通东西方的商贸通道,颇为热闹。他们时不时的与一些东来西去,西来东去的商人闲聊。不仅感觉到这些商人的热情可亲,更让他们对一些新生的名词产生了好奇。不过因未曾见过,所以也不知道乃是何物,但是一颗答疑解惑的心,却一直孜孜的探求这。

  到了这玉门关,纵览其盛景,只见延绵十余里,颇为的巍峨雄壮。细细琢磨这四四方方的玉门关,但见其均为黄土夯筑而成,城墙不仅有五丈来高,并且还有两丈来阔。而在这城头之上,一个颇具中土气息的两层木制吊楼建筑,更是诉说着这是大唐的土地……

  因为这玉门关,在水草丰美之地,筑城而居,所以在这满地荒凉的戈壁沙漠,这里就成了来往于东西方的商人,停留补给之地。只见这玉门关内,随着悠悠的驼铃声,伴随着人喊马鸣之音,以及络绎不绝的商旅,和形形色色的各国使臣,尽数展现出了一派大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