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李畋细讲黑火药 世民亲迎唐玄奘(下)(1/2)
人生之路,熟悉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茫茫路,有几个知己?一两人足矣。

  自从玄奘法师踏上大唐国土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他的不平凡。在此之前,大唐没有几人知道玄奘这个人物,更不曾听闻其故事;甚至连其以前的亲朋故友,都对这个远去近二十年的面孔,失去了信心。虽知其西行求法,可是因时间之推移,不曾想到今日,他真的能回归故土!

  对玄奘法师的一切认知,都是因为王玄策出使五印度这个引子的使然。是他让大唐的众臣,让大唐的皇帝李世民,熟知了有这么一位出众之僧人扬威异域,在异国他乡大放异彩。

  随着礼部拟定的章程得到李世民之首肯,迎接玄奘法师的仪式也开始有条不紊的准备这。全长安的百姓都在翘首以盼这那一刻,都在期盼着玄奘法师再次踏入长安城的那一瞬间。而王玄策、陈茂材、周曾三人因为与玄奘法师颇为熟悉,自然是被礼部安排在了迎接玄奘法师的重任之上。

  自从玄奘法师进入唐土,到达瓜州之后,因为受到瓜州都督的盛情款待,且在一百兵士的严密护送之下,所以这一路甚是顺利。也就小半月的光景,赶在在二月初二的前半晌,就到达了这长安城外的五陵原。

  根据礼部拟定的章程,这时候的王玄策引着周陈二人以及甚多护卫,均身着崭新的官服,手持漂亮的华盖仪仗,兴高采烈的在这里率先恭候玄奘法师的到来。

  二月的五陵原虽然依旧春寒料峭,但是和煦的春风,早已在满目萧瑟的原上奔走呼啸。带着播撒希望的种子,洒遍了整个荒芜的五陵原。随着它的呼啸与唤醒,小草也迸发出了芽头,不知名的黄色小花也时常点缀这苍茫的五陵原;不住的点头哈腰,似乎也在迎接着从异国他乡归来的玄奘法师。

  望着由远及近的车队,王玄策等人又一次理了理官服,拂去了脸上的灰尘,因为他们要以最正式的礼节欢迎故人的归来。

  玄奘法师看到他们早已在此等候,赶忙就从马车上跳了下来。分别四年的时光又在这里缝合,虽然曾经只有几个月的相处,但是因为曾经的某些关系,他们之间也显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自然。王玄策深深的对着玄奘法师施一大礼道:“欢迎法师回家!”

  而玄奘法师也合手躬身,回了一礼说:“多谢长史”。

  几句简单的对话,一番简短的寒暄,玄奘法师已经明了了,迎接他归唐的大致议程。虽然不忍,也多加推脱,但是依旧拗不过王玄策的恳求。于是,只能按照朝廷之礼制有王玄策亲驾马车,周曾陈茂材左右护卫,望长安城而来。

  从这五陵原前到长安城的这段官道,早已被净水泼街,黄土垫道。也就一炷香的时间,他们就到了这长安城南,明德门外。只见此时的明德门早已被装点一新,高高的木质三层门楼,厚厚的青砖城墙,无一不彰显这大唐的威武霸气。

  这么多年游历那么多国家,不曾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宏大建筑,而大唐永远都是唯一。我的故乡,我的故土,我玄奘终于回来了……

  听闻皇帝陛下,带领文武臣工亲自出郭相迎,玄奘法师让王玄策快快停下马车;一定要徒步前去拜见陛下。于是,王玄策就勒紧了马缰,玄奘法师又一次赶忙跳了下来。

  望着城门外华丽的华盖御撵,以及列位文武臣工,玄奘法师不由得流出了激动的泪水。随即也加快了他思乡的步伐,快步朝着李世民走去。而李世民看着玄奘法师徒步而来,也赶忙从华盖御撵之中走了来出来,朝着玄奘法师迎来。

  二人相见,四目一望,但见这玄奘法师赶忙躬身跪下,拜见这位朝思暮想的皇帝陛下:“沙门玄奘拜见陛下,祈求陛下万寿无疆。”

  “法师不必多礼,不必多礼”,行过礼节之后,只见这李世民亲自搀扶起,这个回归故乡的僧人。拉着他的手,以融洽之情,端详着这位让他思念甚久之僧人。

  虽然李世民只比玄奘法师大了四岁,但是玄奘法师看上去却年轻了不少。一身锦斓袈裟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金光,一双米黄色罗汉鞋虽已沾染上黄土,但显得更加至诚。

  一串泛着玻璃光泽,满金星的一百零八颗小叶紫檀佛珠挂于胸前,一串洁白如玉的砗磲念珠撵在手间;外加一双慈眉善目,博学多才的清秀面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