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板子(2/3)
子,寿王总领政事堂,太子总领政务,孰轻孰重,不就一目了然了么?”

  李亨的眼中一亮,随即又黯淡下来:“可惜长源要归隐山林,再也无法聆听教训。”

  “终南山而已,有什么事,殿下遣人来信吧,臣会尽力解答。”

  李泌的话,多少让这些即将离去的属官们安了心,一场简单的筵席之后,大家就各自散了伙,李泌拉住来瑱,连同李俶走向他的院子。

  几个人在书房里坐下后,李泌的第一句话,就让二人差点跳起来。

  “如今太子的形势岌岌可危,可以说已到了生死关头。”

  “方才你不是说?”

  “那是安殿下之心,如今再来隐忍已是毫无用处,只能死中求活了。”

  来瑱与李俶对视了一眼,不安地说道。

  “何出此言?”

  “方才某问尚书令故事,你们不答,但是都清楚,那是什么情形,不瞒你们说,平叛之战,必是寿王主导,战事过后,何以赏功?太子无错,那便只有加封,若是赠天策上将呢?”

  二人俱是心头一震,终于明白他想说的是什么了,李泌没有理会他们的反应,继续说道。

  “如今的太子,远不如当年的隐太子,而如今的寿王,比之太宗皇帝,犹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尊有意引导此事,或许就是为了强中选强,为我大唐逼出一位强势天子。”

  “计将安出?”李俶有些急了,因为写在史书上的结果便是,经过一场惨烈的厮杀,太子和齐王身死,他们的十个孩子被斩杀殆尽,包括还在襁褓中的孩童!

  他可是太子的长子。

  “殿下勿忧,就算出现最坏的结果,也不会如隐太子与齐王那样,因为至尊不同于武德天子,他掌握着京城所有的力量,只需要一场胜负而非是生死。”

  李泌安慰了他一句,继续说道:“某有这个判断,是因为年前那场变乱,寿王的举动很不寻常,亲身犯险,差点就身死,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他的根基太浅,要想短时间有所成就,只能抓住一切时机,手下无人可用便是他唯一弱于当年太宗皇帝之处,因此,太子的属官分到各地,并不是一件坏事,老来,你此去西州任长史,是某向太子建言,同主管吏部的韦相国争取来的,可知为何要如此么?”

  “因为北庭战事?”

  “因为刘五郎就在那里。”李泌直白地说道:“他受伤之后,便被接入了寿王别院,听闻寿王天天探视,接纳之心已经昭然若揭,可对于这等边将,厚纳不是唯一的途径,在即将到来的战事,给他支持,才是收得其心最好的法子。”

  二人明白,这是将安西北庭两镇当成自己的基本盘来经营,李俶有些犹豫地说道。

  “咱们府上与封常清有些过节,只怕事情不好办。”

  “小事尔,如有必要,可让倓三郎亲自去道歉,再说了,某听闻王妃与封府三娘子,已结为干亲,这是天大的好事啊,殿下可与王妃同行,恭贺他们的新婚之喜,名正言顺,封常清不是蠢人,一定会明白。”

  见他稍显犹豫,李泌又劝道:“只看杨国忠虽倒,杨氏一族仍是如日中天,三位国夫人更是炽手可热,便可知他们的作用,殿下与韩国夫人是姻亲,这是求都求不来的好事,万万莫要辜负了。”

  李俶点点头:“某一定照办。”

  李泌见他虚心受教,继续说道。

  “宰辅当中,还有一位关键之人,或许能成为咱们的奥援。”

  “谁?”

  “哥舒翰。”

  李泌缓缓说出这个名字,显得胸有成竹,二人却吃了一惊,传闻中与杨国忠走得很近的哥舒翰?这怎么可能。

  “他与杨国忠相近,是因为当年还是李相国在位,不得已而为之,如今不同了,李相国早已故去,杨国忠又得罪,他成了尚书省首辅,实领其事,位高权重,一言九鼎,正是一个有力之士。”

  “可他同咱们府上来往不多啊。”

  “若是来往密切,至尊就不会用他了。”李泌提醒了一句:“不要忘了他的出身,这是印在身上洗不掉的痕迹。”

  “那要如何做呢?”

  “某有一计,可令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