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一章 大家(1/2)
至于辜鸿铭,因所想不合于时,而被世人排斥。被称为怪杰。但实际上,却是看破两个文明优劣之处的巨人。若是真的按照学术贡献被成就论,辜鸿铭的成就,还在后世所称的鲁、郭、茅、巴、老、曹几个大家之上。

  这些后世所称的大家,虽然也有所成就,但是论建树多少。论对于华夏文明和欧罗巴文明的洞彻程度,论其高屋建瓴般的长久远见,却不如辜鸿铭多矣。

  这些后世所称颂的大家,都是以指摘华夏文明的缺陷而成名。如果算起来,其实相当于一个一个炸毁城堡的炸药包,虽然其爆炸的时候,声音轰鸣,色彩炽烈,引人注目。

  但是,除了破坏之外,并没有太多的用处。其价值最多,不过是引人深思而已。在炸药爆炸之后,一片废墟,满地狼藉,根本就没有住人的可能性。

  当年的某个大家,不但想要摒弃华夏医学,甚至还想摒弃华夏文字。若是当年这位大家挟自己巨大的影响力,真的做成了这件事。那华夏数千年的传承,可就真的断了。

  如今的华夏,也不会有同一的文字和语言。华夏数千年的典籍文章,种种精华,对于华夏的后人来说,将如阅读天书一般困难!

  倒是辜鸿铭学贯中西,客观的对比华夏与欧罗巴的文明优劣之处。在华夏文明衰退之时,在举世非之、欲弃华夏文明传承的情况下,仍旧于欧罗巴诸国讲说传播华夏文明。并切中要害,以一己之力生生在欧罗巴诸国掀起一股热潮。

  论英雄,谁是英雄?

  后世的网络上,有一张图,非常的形象。这张图中,有三个人,这三个人的脚下,踩着不同厚度的书。其中一个人只看过寥寥几本书。并不了解这个世界的凶险。所以,看到的都是一片天真绚烂的景色。

  而另一个人看到的书,其数量是第一个人的十倍,由于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渐深,这个人的眼中,世界处处艰险。有各种缺陷,昏沉灰暗的有如地狱一般。

  但这些人看到的,都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与终点。

  在这个有着丰富知识的人的旁边,还有一个学识更胜于其十倍的存在。在这个学识的高度上,世界是并不是非黑即白,并不是凶残险恶,既不是朗朗青天,也不是灰暗阴霾。

  在这个学识入渊似海的人眼中,这个世界,是按照某个既定的规则流转运行的。阴霾之中有阳光,青天之中有云朵。这样的规则轮转,人间普通的善恶道德,并不能将其束缚。一切于晦暗之中,直指本真。

  如今后世之人推崇的大家们,包括鲁、郭、茅、巴、老、曹几个,大多也不过是停留在第二个境界而已。太多愤世嫉俗的人,也只不过是学识不够,心胸格局有限的第二重境界的存在。只有那个寿元最长的存在,才在晚年达至第三层境界。

  而辜鸿铭早已经在第三层境界,俯视芸芸众生。

  辜鸿铭生于清末,英吉利人以坚船利炮叩开华夏门户。华夏自身难保,自明朝以来,在南洋积累的影响力尽丧的时代。其出身,也是富贵之家,并且是华夏血脉与欧罗巴血脉的混血。

  孩童时,便天资卓绝。被南洋的英吉利橡胶园园主相中,尽心培养。并将其带到了英吉利求学。辜鸿铭以其卓绝天资,在欧罗巴求学期间,游学普鲁士。精通了英吉利、法兰西、普鲁士、拉丁、希腊、马来亚语等九种语言。

  辜鸿铭先后就读于爱丁堡大学和莱比锡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在当年于普鲁士拥有极高地位的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百年诞辰会上,用多种语言,做了即兴演讲。

  才气横溢,震动欧罗巴诸国。

  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堪称那个时代的第一人,后来清末民国的学问大家,远远不及。在辜鸿铭面前,和文盲也差不了太多。

  而辜鸿铭也因其纵横才气,与当日欧罗巴上层,交流颇多。一八九八年,东瀛一代名相,图谋华夏至深的伊藤博文,会晤辜鸿铭,被辜鸿铭怼的够呛。

  当年,辜鸿铭见华夏时事倾颓,曾多有关于华夏与欧罗巴诸国思想对比探讨的文章,发表在诸如《泰晤士报》等报刊上。于诸国联军攻入华夏,明京沦落时,结集出版。名为《尊王篇》,其中有大量关于义和团的文章。

  这种贯通华夏与欧罗巴诸国时事与思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