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棉花都督
代表去长安,到兵部接受询问,薛举便是其一,大家拿定主意,一定要让朝廷放心,相信边地豪杰会踊跃拥军,协助官军作战,为国分忧。

  边地豪杰如何为国分忧,李镖头管不着,但他听到一些风声,如今正好碰到故人,顺便透露一二:

  薛都督,不是李某多嘴,陇右的棉花可得想办法扩产,据说朝廷又和突厥的可汗们约定,增加边市里棉布棉花的买卖份额,可陇右各地种植园慢吞吞的扩产,我这旁人看着都着急。

  薛举听到这里,拍着食案:谁说不是呢?可种棉花收棉花棉纺都得大量人手,到了丰收时节各家都在招短工,还不一定招得齐,你说这叫什么事?

  薛举说起棉花,完全没了边地豪侠的模样,从薛都督变成了薛东主,但很快就变回来。

  不过不碍事,朝廷既然开了口,那西海吐谷浑还有诸羌,自然有大把人争着帮助官军去收拾,抓了生口往种植园一扔,就不用成日里求来求去招短工。

  不知是喝多了还是怎的,薛举絮絮叨叨起来,话越来越多,说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他结交豪杰,当然是想要经营人脉,以便关键时候派上用场。

  关键时候是什么时候,一言难尽,但现在很明显不是那个时候,如今种棉花是不错的赚钱营生,而他入了军府当了帅都督,就意味着往仕途发展有望。

  这条路看起来走得通,所以薛举的别样心思就少了许多,往后率军入西海地区征战,那可是公私两便,正合他心意。

  然而,他们这些新晋军府大都督帅都督都督,因为家中多有棉花种植园和棉纺织工场,被人讥讽为棉花都督。

  棉花软绵绵,所以棉花都督听起来就是中看不中用的废物,这让薛举十分不快。

  其他人也不喜欢这个戏称,所以大家觉得,日后入西海地区征战,除了抓生口,怎么着都得抓几个吐谷浑的名王诸羌酋帅回来,方显陇右河西豪杰手段。

  喝得一身酒气的薛举,扯着李镖头发誓:老李,你作证,我嗝我,一定要立个大功劳,让这帮长舌鸟人也震震惊一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