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进退两难(1/2)
上午,永济渠畔津口,码头边上的商业街内人声喧嚣,邻近地区的小商贩来到这里,购入大量穆伟价廉的日用品,然后销往周边地区。

  永济渠是年初才全线通航,但在那之前,当运河开自南开凿到贝州地界之后,就已经有行商沿着运河北上,沿途设立草市,收购或者贩卖货物。

  运河沿岸地区的小商贩们,对这些草市十分熟悉,如今草市正规化,变成商业街后,更多的商家入驻,极大的方便了小商贩们做买卖。

  许多邸店在做买卖的同时,还会兼营住宿,为住宿的商旅提供饮食,但如今商业街内出现了专营食宿的客栈,使得往来南北的商旅获得了更大的便利。

  官府亦派人在此值守,维持治安,打击不法行为,使得津口人流虽多,却井然有序。

  自古水陆交界之处,就容易聚集人气,又加上有人特意引导,所以永济渠沿岸的一座座新生的津口,不过短短时间,很快就热闹起来。

  特地赶来这处津口长见识的里长窦建德,看着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只觉自己仿佛置身一处小城之中,比他上次来看到的情景更繁华热闹了一些。

  永济渠的开凿和通航,确实改变了家乡的面貌,正是因为永济渠,外地的行商才运来大量粮食,低价销售,直接导致本地粮价连年下跌。

  正是因为有了津口,许多商家入驻,使得周边百姓有了谋生的另一条出路,即便不到这里做工,挑着蔬菜瓜果带着鸡鸭鹅猪羊来出售,同样可以获利

  所以粮价持续走低,对于不种地却有能力赚钱的人来说不错,只要市面上粮食不缺,那即便只是帮佣做工,家里就不愁吃。

  又因为布价也很便宜,所以不愁穿。

  窦建德听有学问的人说过,说谷贵伤民谷贱伤农,为了为了保民又保农,官府需设常平仓,平准粮价。

  这样的官仓,要在粮价低时,以较高的价格,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即充实了库房,又嫩确保农民最基本的收入,不至于丰年反倒破产。

  待到因为天灾导致粮价大涨时,官仓又要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粮食,以确保那些囊中羞涩的平民有一口饭吃。

  这样的常平仓,如今官府似乎也有,但官府却坐视粮价下跌不管,任由谷贱伤农,使得农民穷途末路,被迫将田地租给那些商社。

  这就是所谓的官商勾结,贪官污吏和奸商合伙欺负善良农民。

  窦建德如是想,心中愤懑不已,他觉得自古以来,百姓就该男耕女织,过自给自足的好日子。

  如今虽然不至于卖身典地给大户人家,却如同嫁妻那样把地租出去,自己还得去什么作坊工场邸店商社码头做工,男耕女织的美好生活已经荡然无存。

  但窦建德却又无可奈何,这样的局面,不是他这小小里长能够改变的,而诸如孙万全这样的农民,把地租出去还笑眯眯的数钱,如此悲凉的事情,窦建德看在眼里,心中不是滋味。

  一开始,窦建德下定决心,即便粮价再低,他家的地是决计不会租出去的,什么狗屁契约,什么十年为期,把地交到别人手里,交出去的时候容易,想要收回来就难了。

  种粮食不划算,不要紧,可改种蔬菜瓜果,然后到津口贩卖,用赚来的钱买米买布?

  孙万全等人是这么想的,但发现行不通,因为蔬菜瓜果的价格也不高。

  原因之一,是想靠卖蔬菜瓜果挣钱的百姓多了,所以竞相压价,导致价格上不来;

  原因之二,是那些租借了大量土的商社,搞什么新式农场,种植大量蔬菜瓜果,同样导致价格下降。

  所以种植蔬菜瓜果养不起土地,只有种植蓝草(用于榨取靛蓝)等染料作物,或者菜籽能榨油的油菜,才能卖上比较好的价钱。

  这主意不错,但同样行不通。

  首先,窦建德和村民们没种过蓝草,也没种过油菜,家底薄,承担不起因为种植不当导致歉收甚至绝收带来的后果;

  其次,他们没有种子,只能向商社购买,而商社出售种子的价格可不便宜,即便种出来了,他们也没地方销售,只能卖给各行商,对方自然会压低收购价。

  算来算去,怎么种地都不划算,唯一划算的做法,就是把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