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后起之秀(续)
浅。

  所以他家的棉田面积必须赶紧扩大了。

  想着想着,徐盖想到了离狐家乡,想到了家中试种植的棉花。

  又想到了日渐窘迫的家族庄园。

  天下一统,歌舞升平,接连数年的太平日子,让河南、两淮地区的粮价、布价持续下跌,西面,有来自荆襄及汉沔的大米,东面,有大海船运来的交州米甚至扶南米。

  大量低价粮食的输入,各织造司的水力纺织布的大规模倾销,让粮价、布价反弹的可能性变得微乎其微,于是本来实力雄厚的离狐徐氏,财富及收入开始缩水。

  这是百年来从未有过的情况,徐盖和父亲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意识到时代正在发生剧变,所以徐家必须赶紧做出应对。

  土地是无价之宝,当然不能放弃,但光靠种粮食、种麻已经没有前途了,所以得适当种棉花。

  离狐地区,自古就以种麻闻名,而亳州一带,一直都以麻纺著称,如今随着棉纺的逐渐发展,各大庄园若是不及时改变,还守着麻田当宝贝,日后必然连年亏损,甚至破产。

  徐家的庄园,必须适当种植“经济作物”,开辟新的财源,确保收入,让庄园能够正常维持下去,不至于因为入不敷出而垮掉。

  棉花和油菜都是“经济作物”,徐盖和父亲拿不定主意,不知该把筹码押在那边比较好,现在,徐盖看着南洋贸易公司的报告,很快便在心中做出决定。

  无论如何,都要把棉花的种植面积扩大,然后想尽一切办法,获得开设棉纺织工场的“经营许可”。

  然而他能看出来的事情,别人也大多能看出来,如今朝廷大力发展棉纺织业,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棉纺将是纺织业的后起之秀,日后必然挤掉麻纺,占据纺织业的主导地位。

  所以,开设棉纺织工场很有前途和“钱途”,那么多明白人,必然为了“经营许可”而争破头。

  经营许可,实际上就是行业准入,这是织造司为了避免恶性竞争,实行的一项管理制度,每个地区允许开设的纺织工场都是有限的,而如何获得这有限的名额,就得看各自的本事。

  想到这里,徐盖不由得心事重重起来,而不知不觉之中,与会人员们也都若有所思,看着手中的报告,心思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有人想着“营业许可”,有人想的却是眼下最要紧的另一件事。

  从倭国返航的船队已经抵达广陵,白银交易所的门槛,很快就要被踏破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