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力量(2/3)
大,无法推广。

  李渊当初还想着,用抽水机来抽水灌溉农田,或者发大水时抽水排涝,但一看使用成本,惊出一身冷汗。

  即便蒸汽抽水机烧的燃料是柴禾不是煤,要想实现抽水灌溉农田,或者抽水排涝的效果,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豪强大户都未必承受得了,更别说小家小户。

  也只有在产煤的大冶,才有较为便利的燃煤来源,大冶制铁所凭借出售铁料、铁制品、铁矿石获得巨大利润,才能大规模使用这神奇的蒸汽抽水机而不至于入不敷支破产。

  换而言之,如今的蒸汽抽水机,就只能在煤产区或者便于获取煤的地方大规模使用,别的地方,用不起。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冶制铁所耗费重金“养”起来的蒸汽抽水机,还承担着一项重任,那就是向大冶城供水。

  被抽水机提升到半山坡蓄水池的湖水,经由高架水槽输送别处,除了用于推动水轮,还输送到大冶城,解决了居民的用水问题。

  这就是所谓“集**水”,而城内的各家热水铺,又为居民们提供了大量便宜、干净的饮用水,加上各种排污沟渠,有效的减少疫病爆发的几率。

  转回冶炼区,李渊看着几座新投入的“全新炼铁高炉”,问道:“今年的铁产量,大概能达到多少?”

  吏员的回答很干脆:“回使君,如今是秋天,截止月初,大冶制铁所的铁产量,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总产量。”

  “这么快?”李渊有些诧异,“那么今年的总产量?”

  “肯定稳破四百万斤!”

  。。。。。。

  “火焰山”旁大冶城内,邸店云集的街道上,商贾接踵摩肩,他们各自进入一家家商铺内,和掌柜讨价还价、结清货款,然后将一筐筐刚到店的铁器、铁料,搬上门外停着的马车。

  这些铁器、铁料,刚制成没多久,甚至余温尚存。

  大冶制铁所,炼铁能力惊人,每天都有铁制品和铁器出品,随后被蜂拥而至的商贾一扫而空,根本就不愁卖。

  铁制品,诸如曲辕犁、锄头、铲子、镐、镰刀、菜刀、柴刀,还有铁锅、铁铲,都是各地所急需,商贾们在大冶进货,转到外地出手,利润滚滚而来。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剪刀、锥子、钳子、钩子甚至铁钉、铁针、鱼钩等铁制品,同样不愁销路。

  尤其铁钉、铁针,不要看售价便宜,但胜在薄利多销,行走乡间的货郎们,挑着货担贩卖各种小日用品,靠着铁针、铁钉、鱼钩的利润,就能养家糊口。

  按照传统工艺制作铁针,麻烦又费事,而大冶制铁所内的各家制针工坊,用新式工艺制针,一个十名工人的工坊,每日可以制针三万根以上。

  这是个惊人的产量,但数家工坊合起来的产量,依旧满足不了强烈的“市场需求”。

  小小的铁针、铁钉、鱼钩是这样,大件的曲辕犁等农具也是如此。

  有来自各地的商人大量购买曲辕犁、铲子、锄头、镰刀等农具,然后在农忙时租给当地农民,以此所获利润十分可观,而现在,各地都在开荒种地种桑麻,对于铁制农具的需求量很大。

  除了农具,还有一种铁制品也大受欢迎,那就是铁锅。

  铁锅是源自黄州的一种新式炊具,可以实现“炒”的烹饪方式,炒出来的菜风味独特,而用铁锅烹饪食物,明显比砂锅等炊具省柴禾。

  而随着大冶制铁所(大冶监)炼铁能力的提升、铁产量的暴涨,铁制品的价格连年下降,所以寻常百姓若是咬咬牙,还是能买得一个耐用的铁锅。

  正是因为如此,铁锅是大冶制铁所最畅销的产品之一,不过生产铁锅的作坊有许多家,并不是都冠以“大冶铁锅”的名号。

  大冶制铁所是官民合办,主要分为采矿、冶炼、锻造/铸造三个部分,冶炼部分的一些冶主/炉主是民间人士,而铸造/锻造部分的大部分作坊主都是民间人士。

  各家作坊,都有自己的字号,制作自己的“招牌产品”,以物美价廉的铁制品,吸引大量回头客,所以大冶制铁所出产的铁制品,近年来名声很好。

  加上官府解除铁禁,如同盐业那样,允许民间开矿冶炼,也不限制铁制品的贩卖,所以才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