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玩脱?那是不可能的!(2/3)
“哈哈哈哈!”矮子咧嘴大笑,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宇文温在牛鼻子后面听着,听得尴尬症都犯了,他整顿州狱时小小研究过‘牢狱文化’,知道大概能黑到什么程度,反正被打入大牢的无论无辜与否,不死都要脱层皮。

  新来的犯人要‘杀威’,也就是‘熬油’,狱吏要从此人身上榨出钱来,当然基于自保的原因,一般都用狱中的犯人来做打手,出了事也好推卸责任。

  这类犯人有个头目也就是牢头,牢房不止一个,所以牢头也不止一个,牢头中的牢头叫做“本管牢头”,当然天南地北的牢狱规矩稍有不同,但大致上都是类似。

  所以宇文温方才称呼那矮子叫做“本管”,即便是叫错了也是往高了称呼,对方也决计不会着恼,也顺便表示自己“懂规矩”。

  牢头或本管牢头‘杀威’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折磨新来犯人,让其受不了便将随身值钱之物献出,或者哀求来探监、送饭的家属‘花钱消灾’,这钱最后自然大部分是流到狱吏手中。

  杀威要看手艺,手艺糙的搞不好会把犯人折磨死,人死了自然是没办法榨钱,所以杀威时要经验丰富的牢头坐镇,亦或是经验更丰富的本管牢头。

  各种手段要适可而止,让犯人痛苦却死不了,但也得能分辨出哀嚎的犯人是真的要死了,还是在装,这都是技术活,所以牢头可不是那个犯人都能当的。

  折腾犯人的手段都有名号,听起来很好听可受起来就不一样了,当然各地牢房对手段的称呼也许有区别,但花样都差不多。

  要么是群殴,要么是把地弄湿逼新来犯人躺在上面,又或者把犯人双足吊起,让其头朝下挂着,够狠些的将犯人剥光羞辱,至于羞辱的细节是什么,就有些少儿不宜了。

  若是到了新时代,还有什么“躲猫猫”,“喝凉水”,“俯卧撑”之类,反正牢狱文化自古一脉相承,万变不离其宗。

  正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宇文温要玩打脸的行为艺术,自然是要“未虑胜先虑败”,被抓进牢里可不是住宾馆,极有可能被牢头先料理一番。

  方才那大爆炸,可能在这个时代的百姓看来,就真是“白日落雷”而已,又何况嫌疑人是道士,那就会认为是妖道被“天诛”,亦或是炼丹出了意外,即便是官差也不会太过紧张。

  所以震惊归震惊,这么个‘惊天动地’的案子,却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否则不会像现在这样,把‘妖道’抓了往牢里一扔就了事。

  宇文温考虑到‘打脸’前很可能要过牢头这关,所以确定了身上带有之前之物,有本钱“铺监”保平安,才大胆的制止张鱼救援,任由对方把自己关进大牢,然后独自面对磨刀霍霍的牢头。

  “老道莫要装了!自己选一个,不然老子帮你选!”

  “好汉何故动怒?贫道言语间未曾有冲撞之处啊?”

  对话声把宇文温从盘算中惊醒,他原本要掏钱‘铺监’,也就是交钱财孝敬牢头,免去皮肉之苦,未曾料牛鼻子先声夺人,冲在前面顶雷,所以他决定在一旁观察。

  刚才的大爆炸,肯定是火药的威力无疑,而这位牛鼻子大概真就是道士,而且搞不好是个炼丹的道士,那么在炼丹途中,配制仙丹的成分里凑巧出现了木炭、硫磺和硝,那玩脱的可能性极大。

  只是方才的院子怎么看都不像是道观,而且那爆炸的动静不小,也就是说炼丹炉得很大,才能容得下够多的原料,然后点火加热到一定程度就“轰隆隆”。

  ‘这牛鼻子的炼丹炉到底有多大?难道这就是个意外?’宇文温又开始琢磨,这倒不是他乱想,毕竟历史上的火药配方,就是被炼丹术士发现的。

  按主流观点来说,基本认为火药是在中晚唐时出现,出现的原因就是术士在炼丹过程中不经意间发现的,而这“不经意间”就很有说头了。

  炼得仙丹以求长生不老,这可是最晚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的终极梦想,所以古时炼丹一直十分风行,当然炼丹术士们都是自己鼓搞,各类丹方不轻易外泄。

  这年头不需要发论文评职称,也没有什么学术周刊,炼丹术都是师徒相传为主,所以各种炼丹术(化学)的新发现没法广泛交流。

  基于“教会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