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茶和禅(1/2)
走过的地方越多,庄臣越感叹人生这一奇妙的旅程,注定有去无回,无法逆转。

  旅行美好从选对起点开始,在一缕阳光还遇见可爱的朋友们。在这里蹭家常饭、喝茶、聊天、看书,听故事……

  路过武夷山,太阳慢慢升起,金色的光线洒下来,一片云海茫茫,山峦时隐时现,场面壮观。天地从黑暗转向光明这样的神奇时刻,人至少要体会一次,才会明白那种隐秘而伟大的温暖力量。

  之所以来这里,主要还是因为大红袍,上次送给郝保力的已经价值不菲,如同是顶级母树,那可是砸钱也买不到的宝贝。

  茶香四溢,不论走到哪家门前,哪个村庄,都有一阵阵若有似无的茶香围绕在你周围。此时的武夷山刚刚经历过几场雨水的灌溉,万物焕发着生机,山里的茶树迫不及待的长出新芽,等待着茶农的到来。

  通常一款茶叶的好坏除了生长环境以及茶叶的品种外,还依赖制茶师父的手艺。不同的制茶师父手里出来的茶也是有区别的。很多制茶师父这一生都在和茶叶打交道,都不敢说自己的手艺好,可见制茶是一项技术活。

  由于制茶非常幸苦,几乎没有女制茶师,当地人也经常打趣说,要想瘦,去做茶。在制茶季,天天都在熬夜,每一泡茶都是辛勤劳动的成果。

  草帽、工用手套、竹篓是采茶必备三件套,方便快速的采茶。武夷山的岩茶通常采摘一芽三叶,再多茶叶就老了,制作出来的也只是黄片,不适合做为泡茶的茶叶。

  采摘下来的茶叶要进行一定时间的萎凋,萎凋主要是为了让茶叶流失一部分的水分,提高叶子的韧性,便于后续工作的进行。同时使叶片内物质适度转化,达到适宜的发酵。萎凋是一个需要等待的过程,这个时候就需要耐心以及老师父的经验。

  萎凋过后开始做青,做青是乌龙茶制作的重要工序,一款茶叶能否成功,主要就看这一步骤。通常这一步都是师父带着自己交出来的徒弟在经行,不会交给工人。师父对茶叶的掌控很重要,这些只能靠长年的经验。

  特殊的香气和绿叶红镶边就是做青中形成的。将茶青放在竹筛中,由茶工双手执筛,反复摇动。在摇动中,叶片互相碰撞,擦伤叶缘细胞,从而促进氧化作用。但也并非不停摇动,而是一定时间后静置,观察茶叶的情况再次进行。

  这样反复多次约八小时,经过复杂的化学和物理变化,叶边氧化变红,呈所谓的“绿叶红镶边”,失水变皱,并散发低沉厚重香味,摸之有松挺感,这样摇青结束。

  不同茶树品种和环境变化,需要调整摇青的工艺,把握最佳的时与度,所谓看青做青,使茶叶的变化发挥到极致。

  做青之后就是杀青,这一步是把摇青完的茶青在炒锅里加温,工人赤手翻炒。乌龙茶的内质已在做青阶段基本形成,炒青是承上启下的转折工序,它象绿茶的杀青一样,主要是抑制鲜叶中的酶的活性,控制氧化进程,防止叶子继续红变,固定做青形成的品质。

  炒青完毕的茶青被置入另一种小竹匾,看上去以粗竹蔑遍就,凹凸显著,工人把茶青于其上反复揉搓,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提高茶滋味浓度。

  传统工艺是用竹制焙笼,装入茶叶,满八成,置炭火坑上,以低温长时间烘焙,纯化香气,熟化滋味。当然,同样根据不同茶叶品种和质量状况,调整火候与时间。这一步也要靠有经验的师父来控制火候和时间,如果能力不足,很容易将茶叶炖坏。

  既然来一趟,打包最好的茶,回去慢慢喝。一屋一田一人食,已是最令人羡慕的事。

  青草青,百鸟吟,亦可棋,亦可琴,有茶可对景,无诗自咏心。

  神仙渺茫在何许,草木在武夷山之阴,棹扁舟,归去来,琪花满地何处寻。

  深谷绝壁上,一道大瀑布飞流而下,直泻深谷,长200多米,落差120多米,最宽处40余米。

  能真切地让人感受到无法抗拒的大自然魅力,只风奔腾的通天河水,犹如一条青龙银状从峡谷间呼啸而出,群瀑冲下一潭又一潭的深流,排风带势,澎湃咆哮,激浪翻腾,飞珠溅飞,激起阵阵轰鸣雷动,百米之外水气蒙蒙远眺仿佛素练悬空,银龙飞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