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百六十一 曹昂的心中充满异样的情绪
然后才能贷款,以免出现大规模坏账、烂账。

  之前贷款操作不成熟的时期,申请条件很低,在兖州豫州一带出现了比较大规模的坏账烂账无法处置。

  很多人贷款只是钻空子,觉得是朝廷免费发钱,有这种好事当然要跟上,拿着钱用来吃喝玩乐,花天酒地,根本不经营。

  倒也有人贷款拿来经营,但是经营不善,很快倒闭,把钱都赔光了,什么也没剩下。

  而朝廷执行方面也由于上级的压力而单纯追求数量,根本没有严加审核,只要有人申请,看着像样,就拨付贷款,根本不把关。

  于是一朝泡沫破灭,还款期到了,朝廷根本收不回贷款,损失惨重。

  当时为了这个事情郭鹏狠狠地在财政部开刀子,罢黜了一大批失职的庸官,罚了财政部所有主官三年的俸禄,但是财政损失已经造成,无法追回。

  郭鹏也不能剥夺那些农户的土地以至于让他们变成流民,虽然这的确是惩戒这些人的最后手段,但是郭鹏没忍心用。

  对于涉及平民百姓的事情,郭鹏的政策总是相对温和,下手也颇多隐忍、克制,和对待官员动辄喊打喊杀完全不同。

  他仔细考虑,认真反省,觉得这件事情处置不好也有自己的问题在里面,是自己没能加重监管力度,且规定不详细,以至于官员操作起来简单粗暴,造成这一波信用危机。

  这一波,民间官方都有损失。

  所以最后还是郭鹏自己用内库的钱给财政部兜了底,结束了这场信用危机,算是自己咽下这枚苦果,没有向民间转移损失。

  从此以后,郭鹏对发放贷款这种事情就变得非常谨慎。

  他细致规定,贷款人必须要符合一系列的条件,然后才能得到贷款的发放。

  比如诸多担保人,比如详细的商业计划书,比如当地财政部分部官员的追踪和直接责任制。

  通过一系列手段收紧贷款政策,杜绝劣质贷款的出现,避免再一次出现大规模坏账烂账得情况。

  郭某人的内库也有很多事情要用到,财政紧张的当下,不能随便动用这笔相当于是国家储备金的钱给政策兜底。

  内库从来不是郭某人自己的小金库,而是郭某人绕过朝廷强行推动某些政策的底气。

  换而言之,也是皇权的延伸。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