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五十 他要带领大家学习西周的开拓史(1/3)
郭鹏为郭珺准备了一万人的兵力。

  这是他占据南印度的起家兵力,是郭鹏作为一个天使投资人的投资。

  还有足够这一万人食用半年的粮食、使用半年的军械和军需物资,以及一系列的日用品,耗费巨大,装了二十八艘大海船,后续还有更多。

  如此这般规模的开辟海外领地的投资,绝非一般小国可以承担起,开辟海外领地的难度也绝非一两句话、拍一次脑瓜。

  真金白银的投入,顶着巨大的压力和质疑,不能有任何失误,否则如潮水一般的质疑绝非普通皇帝所能承受。

  他本想给郭珺筹备更多的兵力,这样可以帮助他更快的开疆拓土,建立西蜀公国,但是很可惜的是,魏帝国承担不起。

  或者说,是这个时代落后的运输手段支撑不起。

  按照眼下的配置来算,支撑三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才是一万人。

  所以郭鹏在办这件事情的时候才意识到搞海外殖民和向外分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某些政权而言,或许就算得到世界地图想要开拓世界,也没有足够的底气和动力。

  先期投入太高了,回本周期实在是太长了。

  等到海外开拓小分队能站稳脚跟自给自足,起码需要三年时间甚至更长。

  就算那里有肥沃的冲积平原,有温暖潮湿的气候,特别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但是从荒地到良田,光是排水工作就要做很久。

  所以郭鹏这一波派给郭珺的除了军队,还有一些朝廷里的农业专家,都是在帝国一线的垦荒战场上服务战斗了许久,江南大开发行动中,少不了这些人的辛勤付出。

  他们的付出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他们的科学指导,开垦荒地绝对不会那么容易。

  有了这些农业专家的帮助和勘探,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垦足够的土地、种植粮食开始获取产量,以迎接下一波移民。

  这段时间里,一切需求都需要母国给予,需要母国持续高强度的输血。

  若是海外殖民向外分封那么容易的话,西方人也不会用三百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一套体系,其中还要经历数次霸主更迭,才最终确立对世界的支配和榨取。

  而眼下,饶是郭某人开了上帝视角,把一切都准备好了,真的要做到这一切也是需要很多时间和很多付出的。

  三年的粮食,三年的军需物资,三年的日用生活最低保障,等于一场耗时三年的远征,对于魏帝国本身而言也是一场考验。

  这部分费用支出,郭鹏决定皇帝内帑出一半,朝廷国库出一半,等于国库和内库共同出力,协助郭珺完成这一系列的开拓。

  之后还有四个儿子的出海,也是按照这个模式执行。

  而这一系列的开拓到底能否成功,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就算成功,之后的移民也是难题,让习惯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人们忽然远离家乡移居异域,真的不会造成动乱吗

  被选中的一千精锐好歹还能在纪律和荣誉的鞭策下跟随郭珺,九千新兵则相对没有那么高的觉悟,只是服从命令,未来是否会产生浓重的思乡情绪,那是真的不好说。

  没人告诉他们他们需要永久的留在当地,把当地建设成第二个中华。

  他们的家眷会在他们成功站稳脚跟之后抵达当地,成为第一批海外移民。

  到时候,魏帝国还要给他们一些补偿、福利安排等等,减免赋税,赏赐财物,赏赐身份地位等等,这又是一大笔支出。

  而就这几万人显然也没办法更好地占据当地,后续移民肯定还要继续开启。

  除了部分可以招募到的亡命徒之外,大部分还是要依靠行政命令,筹措个二三十万人抵达当地,打下郭氏西蜀公国的基础。

  让他们在海外繁衍生息。

  郭鹏想过前朝的一些政策,比如把犯罪的人贬到边关去填充当地人口什么的。

  班超在重开西域的时候就对自己的部下说过,他带领开辟西域的都是一群在内地混不下去的罪犯,没有好的思想觉悟,没有家国情怀,有的只是对利益的追求和渴望。

  所以对于这些人,就不能有太高的思想道德要求,也要适当给与好处,关键时刻身先士卒,用勇武和利益驾驭他们,而不能用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