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八十三 原始的殖民开始了
了经验,摸索出了洋流季风之类的存在,确定了出发最好的时间段和返回最好的时间段。

  两个月多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差不多就是从出发到抵达埃及地区的时间。

  海军还按照郭鹏的吩咐在沿途设置了十数个生存据点,驻守士兵千余人,并且按照航行时间实现了轮换制度。

  这些据点存在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地区,孟加拉国南部,印度南部,还有阿拉伯半岛南部沿海地区,最终抵达了埃及。

  执行这个计划的时候,郭鹏就通过镇西都护府,从贵霜国和安息国招募能同时与汉人还有罗马人交流的语言人才,这些年也招募了数人。

  这些人有几个被郭鹏派到了洛阳太学开设了外语课。

  将来跟罗马帝国这些国家的往来肯定是机会很大的,不能全靠从外面招揽语言人才,自己也要培养一些语言方面的人才。

  现在魏帝国有了独步世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经过标点符号大革命之后,郭某人手握全天下几乎所有教育资源,完全具备开设外语课的条件。

  以语言方面的人才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直接进入外交部就职为条件,很快吸引了一批愿意学习外邦语言的太学生。

  延德八年,外语课程第一次在洛阳太学内召开,首批学生四十六人。

  到延德十年,这批学生学成出师,基本掌握与罗马官方进行交流的能力,全部进入外交部通译司就职。

  剩下来一批招募来的外语人才则被郭鹏派到了海军那边,和海军一起执行任务。

  郭鹏自己去听过这些人讲课,注意到他们说罗马人自己经常使用两种语言,若要和全部罗马人顺利交流,这两种语言都要掌握。

  这一点,郭某人是完全不了解的,只能听之任之,让这些专业的人来。

  好在这首批学习罗马语言的四十六名太学生都很努力,努力的掌握了这两种罗马人常说的语言,也不枉费他的投入。

  郭鹏还询问这些去过罗马帝国做生意的人,问他们罗马人都是什么人,长成什么模样,有什么样的文明等等。

  这些人的描述让郭某人觉得稍微有些意外。

  他们说罗马人有很多不同的族群,有的肤色偏白,有的肤色就和中国人一样,有的肤色则偏黑,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穷或富,但是他们都可以说是罗马人。

  罗马人不以族群分别,而以罗马公民权分别。

  这个拗口的词汇经过那个来自安息帝国的商人翻译官的多次解释才让郭鹏意识到原来这是的意思。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