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七十 他们觉得郭鹏累了(1/2)
董卓将凶残剽悍和勇武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致,马超则把自我为中心的情感特质发挥到了极致。

  董卓怼天怼地怼府主,一派放飞自我无所畏惧的样子,而马超则无视了自己的所有亲眷,父母,兄弟,妻子,孩子,全家为他而死绝。

  如果说妻子和孩子的死是因为凉州叛军的偷家而造成,那马腾和他一票兄弟的死则完完全全和他脱不开关系。

  明知父亲和兄弟在曹操手里做人质,依然不顾一切的决定反曹,使得父母兄弟满门死绝。

  当韩遂为此感到犹豫的时候,他居然说,他连亲生父亲都放弃了,韩遂还有什么好顾虑的?他说他已经把韩遂看作了自己的父亲,韩遂也应该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

  曹操手里的人质,就该放弃掉。

  那个时代的凉州人的生存法则可见一斑。

  残酷,无情,悲哀。

  虽然不知道马超是否真的说过这样的话,但是毫无疑问,父亲和兄弟们是因他而死,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后来马超投靠张鲁,张鲁本来因为他的名望和身份而打算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马超,结果手下提醒张鲁,说马超为人淡漠感情,不在意亲眷,对亲眷尚且如此,何况他人呢?

  张鲁立刻反应过来,不再谈此事,对马超也多了几分戒备。

  三国演义把马超塑造成五虎上将这般的英雄人物,只是因为马超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无可奈何的投奔了刘备,在尊刘贬曹的大环境之下,才被塑造为了正面人物。

  但是事实上,同时代的张鲁以及他的部下对马超的行为也是颇为不齿,这大概是对马超人品的最佳解读了。

  马超是个什么人,以刘备的识人之明,估计刘备也不是不清楚,所以马超投靠刘备之后,一直也没什么太活跃的表现。

  直到刘备出征夷陵之前,马超病重,写了一封遗书给刘备,将血脉亲眷马岱托付给了刘备,言辞之中体现出了浓重的悲凉和后悔。

  或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病榻之上回顾自己的一生时,马超是真的后悔了。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最后的最后,马超一定是后悔的。

  可尽管如此,那又如何呢?

  他家百余人,死的就剩一两个。

  修罗场里走出来的人关心自己胜过关心别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死掉的状态之下,哪还有多余的精力去关心别人呢?

  董卓和马超只是那个时代的凉州人之中最为突出的两个代表罢了,他们所代表的,是一个悲惨的时代。

  马超十四岁上了战场,这和中东的那些少年兵又有什么区别?

  时光转换,沧海桑田,没有变化的还有很多。

  而现在,郭某人要提前为这个时代的凉州画上句号。

  做郭某人的工具人,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享受和平。

  郭某人发过誓,只要他活着一天,就要为和平奋斗下去,绝对不要让自己的辖地内再次发生动乱。

  再怎么勉强的和平也会比战争要好,忘却了战争的人是幸福的。

  让这一切提前结束吧。

  卑鄙如郭某人,也不愿意看到十四岁的孩子被逼着拿着刀枪上战场。

  就算不能去读书,至少,给我拿着农具去田里耕地吧。

  所以,马超,就看你的了。

  郭某人对马超怀有深切的期望,凉州人民什么时候脱离苦海,就是看马超的发挥怎么样,马超发挥得越好,凉州人民越早脱离苦海。

  事实证明,马超的发挥很不错,和当年的董卓一样,几乎是超水平发挥,完美的顺应了郭某人对他的无限期待。

  他对阎行的欺辱和压迫几乎是全方位的,那种欺辱和压迫……郭某人都看不下去。

  当然了,马超自己也是有恃无恐。

  郭鹏派人来册封马腾的时候,所有凉州的割据军阀们都被郭鹏打怕了,生怕郭鹏起大军来攻,所以战战兢兢,一看郭鹏立了新皇帝,又遣使来册封,这很明显是要和解的讯号。

  他们觉得郭鹏要做权臣了,要把所有精力放在政治方面而不是军事方面了,他要退居二线了,不打仗了,于是选择和大家和解。

  和解需要一个代表,这个代表就是马腾。

  郭鹏选择了累世豪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