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辽人入侵(1/2)
白沟河波涛滚滚,在北岸龟缩了多日的辽军全部集结,准备渡河。一个个辽军都是憋得嗷嗷叫,对他们来说,中原便是猎场,金银满地,而南人的军队就是稍微有些反抗力的猎物,猎杀他们甚至还没有猎杀猛兽危险。

  这是近年来他们打草谷发现的,南人的军队战斗力下降的比辽人更快。

  南人的皇帝赵佶比他们的皇帝耶律延禧更加荒唐,辽国尚且有一些做事的宗室,而宋国朝堂却都是一些奸臣。

  数百骑远拦子在南岸飞驰哨探,传递着大梁兵马的动向。

  耶律延禧在辽将的簇拥下到的河边,就要第一个过河。

  耶律大石见状,慌忙道:“南人也已集结,很可能会趁我们半渡而击,皇上不可亲临险地。臣愿率部先过河,以防止南人袭击。”

  耶律延禧还想着做南征第一人,闻言不由皱眉起来。过河的远拦子当然不算,否则中原早不知道有多少细作了。

  一旁宠臣萧奉先却是不愿跟着皇帝冒险,忙劝道:“林牙大石说的没错,皇上关系天下社稷,岂可做前军。依我看,先派两万人过河结阵,皇上再过河稳妥一些。”

  “报,梁国兵马向白沟河而来了。”

  远拦子的报告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耶律延禧听得大梁军队已经逼近,顿时没了第一个过河的心思,微微点点头。

  耶律大石闻言,马上道:“末将愿率部一万过河。”

  周围诸将也都反应过来,争做过河先锋。

  其中一个最为积极的汉人将官便是怨军统领郭药师。

  天庆五年,耶律延禧率举国之兵讨伐金国,在护步达冈被金国以两万人击败号称的七十万大军。

  这一战举国震惊,人心思变,次年渤海人高永昌杀辽东京留守萧保先,自称大渤海国皇帝,改元应顺,占领了辽东五十余州。

  耶律延禧派部讨伐,结果在沈州为支援高永昌的女真兵所败。而辽国兵马在护步达冈一战折损殆尽,耶律延禧只好命燕王耶律淳招募辽东饥民,取报怨于女真之意,谓之“怨军”,分为前宜营、后宜营、前锦营、后锦营、乾营、显营、乾显大营、岩州营共八营28000人,郭药师就是其中的一位首领。

  原本是想让这些饥民抱怨于女真,结果这支怨军还没出兵,便先抱怨于辽国了。因为没有领到足够的装备,这些剽悍的怨军叛乱了。辽国好不容易平定了叛乱,让这支怨军上了前线,因为作战不利,辽国处死了一个将领,然后怨军又叛乱了。

  辽都统耶律余睹、萧干率兵平叛,郭药师见势不妙,杀了领头叛乱的几人,接受招安。

  辽国又把剩余的怨军编为四营,任命郭药师、张令徽、刘舜仁、甄五臣各自统领。

  当时耶律余睹便向萧干建议:“前年两营叛,劫掠乾州,已从招安;今岁全军复叛,而攻锦州。苟我军不来,城破,则数万居民被害。所谓怨军,未能报怨于金人,而屡怨叛于我家。今若乘其解甲,遣兵掩杀净尽,则永诀后患。”

  但萧干却说:“亦有忠义为一时胁从者,岂可尽诛杀之?”

  因此郭药师等人才得以保全性命。

  不过这才是怨军叛变的开始,之后郭药师更是周旋于宋、辽、金三国,曾经帮助辽国击败北上的童贯,然后看到辽国大势已去,又投降宋国,帮助童贯攻打燕京。等到金国南下,看到金国势不可挡,又投降了金国,领金兵直攻汴京。

  郭药师此人可以说是反复无常,毫无节操。

  当然最后也没落得好下场,第一次金国侵宋,完颜宗望利用郭药师领兵直插宋朝东京,见无法攻破东京,各州勤王的兵马又陆续赶来,只能逼迫宋钦宗割让三镇,然后便收兵回燕京。

  完颜宗望对这支反复无常的军队自然也不放心,他也怕金国成了辽国、宋国之后的受害者。当即命令怨军卸甲归田,剩下数千不愿解甲的,金兵以搜检器械为由,让怨军交出兵器,然后便是一场屠杀。

  郭药师倒是幸免于难,不过也再没有被任用过。

  耶律延禧看了一圈诸将,道:“耶律大石、兀颜光,你二人做先锋。”

  兀颜光正是辽国第一员上将,十八般武艺,无有不通,兵书战策,尽皆熟闲。年方三十五六,堂堂一表,凛凛一躯,八尺有余身材,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