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林冲之喜(1/2)
大梁礼仪不用下跪,见了皇帝也只是作揖便可。

  街道两边的百姓看到太子后,不自觉的起身便作揖。

  等到晁勇过去之后,才开始交头接耳。

  一个小摊上吃早饭的客人道:“过去的应该就是我们大梁太子了吧,衣服上的金龙似乎是四爪。”

  同伴道:“应该就是了,我以为太子会是身高一丈,腰围八尺的好汉,没想到和我们差不多。”

  老板瞪着客人道:“胡说,什么叫和我们差不多,你能举起水闸吗?你有胆一个人打东京吗?梁山好汉都说了,太子那是星辰下凡,不然怎会有那般神力和胆量。”

  大梁兵马入城后,老板却是得了不少实惠,收税的官吏客气了不少,往日白吃白喝的泼皮也没了踪影,更没人敢胡乱要钱了。

  客人也不敢乱说了,笑道:“说的是,不过太子生的可真够英武的。”

  晁勇也能隐隐约约听到后面的人议论,这两日他也让时迁摸清了小报的主人。

  东京的小报却不只一家,发行量上千份的就有十来家。报主有进奏院的邸吏,还有其他部门的官员,他们能接触到朝廷更多的东西,很多邸报无法刊登的东西,他们就放到小报上去。

  还有一些报主是书肆的主人,多为朝堂清流摇旗呐喊,他们的小报则已评论时政为主,政和年间,为了打击蔡京,居然伪造了一段赵佶对蔡京不满的话,搞得蔡京党羽人心惶惶,不少人以为赵佶又有罢免蔡京的念头,见风使舵攻击蔡京,最后还是赵佶亲自往蔡京府上走了一遭,才让百官知道蔡京的圣眷仍然不衰。

  甚至有一些小报主要写皇室、官员、才子佳人的八卦,多是小报的人刺探到的,当然也有一些捕风捉影的事。

  当初四王聚会,最后大闹东京,晁勇力托水闸门,便被小报刊登,在东京广为流传。

  虽然宋朝也有人因为妄议朝政获罪,但是多数时候文人还是不会因言获罪的,当然宋朝文人并没因此回报宋朝。

  北宋、南宋灭亡时,文人更多的是背叛,而不是殉国,文天祥这样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崖山浮尸十万,更多的是军民,而不是文人。

  宋朝可以说是给了文人最大宽容的朝代,但也是文人最没节操的时代。

  大梁兵马刚刚入主东京时,小报都关停了几日,但是晁盖到来后,进奏院官吏知道了晁盖的宽宏大量,便又开始发行小报。

  当然特殊时期,他们也不敢胡乱评论朝政,不然被人扣上前朝余孽,煽动叛乱的帽子,不诛九族,也得杀全家了。

  好在晁盖颁布的政令也多是仁政,他们正面评论,百姓们也比较买账。

  新朝权贵的八卦则多集中在梁山将军的江湖事迹,其中最多的便是太子小霸王的事迹了,甚至京城不少说书的人都开始讲述梁山好汉的故事。

  当然真正的文人对这些草莽之事是不大感兴趣的。

  晁勇到的垂拱殿时,已经有一些官员在殿中等着了,看到太子到来,都纷纷作揖见礼。

  林冲、武松、穆弘、徐宁、王进都已到了,看到晁勇来了,便迎上来。

  武松笑道:“太子也来上朝,看样子是有仗要打了啊。”

  晁勇点头道:“田虎、王庆、童贯,我们的对手太多了,不知道先打哪一个了。我歇了几日也缓过来了,正好领兵出征。”

  徐宁无奈道:“你们都可以出征,我却只能守在皇宫了。”

  林冲笑道:“没有你坐镇京城,我们也无法安心出征啊。”

  徐宁闻言,笑道:“如今京城只有三万兵马,林将军也未必有机会出征吧,哈哈。起码得等王教头练好新兵,你们才能出征吧。”

  林冲笑道:“如果形势吃紧,我这一万老兵必然要出征,武松和穆弘两个万人队,再加上五万新兵,足以守卫京城了吧。”

  晁勇下令让宋朝不参加操练的禁军还复为民后,便下令广招新兵。虽然大梁军饷、伤亡之后的抚恤都很优厚,但是东京百姓不知大梁底细,应征的壮丁并不多。

  直到晁盖入主东京,邸报每日开始不断的刊登大梁新增的州府,东京的百姓才开始积极的应征,毕竟失去田地的农民和城中的破落户很多。

  不过五万人中有两万还是在梁山附近几个州府征募的新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