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零三十九章没辙
多余的坑给他们。
  所以如果不想失去一个坑,就必须按照贵族的规矩来办事,贵族就不能下嫁给普通人,只能普通人入赘贵族。
  所以很多人选择离开贵族的祭坛,寻找自己的位置,比如工藤优作,他是着名的小说家,早早地住在了国外,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
  “这就是大人的世界啊,你们懂了么?”现在杜兰正在教育诺亚方舟这个人工智能,还有人工智能的设计者,一个十岁的天才少年。
  天才少年在岛国就无法发挥才华,因为他无法站在华族的舞台上。最后他只能出国,可惜遇人不淑,遇到了一个把他当做工具的大人。最后不堪重负跳楼自杀,被乌鸦送到了杜兰的手里。
  这位天才对人类社会有思索,但最后认为是人性的锅。这就是很多人喜欢的思考方式,反正有什么不好的就是人性的低劣,这是最方便的处理方式,不用思考复杂的客观因素,不用考虑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问题。
  诺亚方舟的作法更是愚蠢,不打破祭坛,就算让华族的孩子释放人性的闪光点,保质期也不会太长。就好像一块新鲜的生肉放在夏天烈日之下,很快就会腐败,想要保存闪光点必须有对应的环境才行。
  杜兰给他们上课,让他们学习矛盾论,学习唯物主义,学习研究一个人不能孤立,得放在当时的环境之中。
  而环境又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等等因素,自然也少不了思考气候、土壤、水文、贸易等等条件。
  当然了不是说人的因素就不用考虑了,人的因素自然也得考虑,但人的因素更多的可能只是巧合。
  比如相同的环境之下,人会有相反的选择。
  比如《圣经》故事里,约瑟得到上帝的托梦,未来有七个丰收年,七个歉收年。约瑟就让古埃及法老丰年攒粮,灾年低价收买百姓的财物、牲口、土地和自由。
  同样的在管仲时代,也发现了三年丰收,三年平收,三年歉收的规律,管子也建议国君丰年攒粮,然后灾年雇佣那些家徒四壁的人去修建工程,以工代赈,同时销售粮食平稳粮价。
  条件差不多,但处理方法完全不同。当然古埃及肯定也有管仲一样的人,齐国肯定也有约瑟一样的人,肯定也能想到不同的方桉,只是最终选择了不同的方法。
  最后的选择确实是人决定的,是守护眼前的利益,还是守护未来的利益。这不是人性,而是思考之后的选择,到底是要眼下还是要未来,如果是人性肯定是全都要,但客观条件让他们只能二选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