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我就是为了让你无可逾越(1/2)
雁门山,古称勾注山。这里群峰挺拔、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地势险要。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巍巍恒山,沿代州北境逶迤绵延。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犹如玉带联珠,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著名的雁门古塞就建筑在峻拔的雁门山脊,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谍密集,烽猴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烃口等十八隘口连为一体,地势十分险要,素为兵家征战之地。

  想攻击雁门关,就必须进入一条峡谷,这道峡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大顺制将军刘芳亮的大军拉开了很长很长,对于旅人来说,这条道路还算好走,但对带着大量补给还非常庞大的于军队来说,这条道路非常难行,何况还在下雪,虽然雪不大,但影响难免。

  看着紧紧卡住这条山谷的雁门关,再看看上面飘扬的周字大旗,刘芳亮的无比雄心有些稍稍低了下去,他知道这是谁,昔年,他和许多老战友一样被这个周遇吉追的很是狼狈,这是一个很难对付的对手。

  现在,老朋友要再次见面了。

  一战拿下的可能姓不大,雁门关自古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代表,除了巍峨的关城,雁门关附近的长城都处在连绵的山巅,只要防守的兵力足够,想要攻下难比登天。这座雄关附近的最佳攻击点还是在雁门关,可是,雁门关上那耸动人头,还有众多炮口说明,这座雄关的驻兵很多,还有很多火炮。

  刘芳亮是一个很规矩的人,规矩人就要按规矩办事,虽然可能姓微乎其微,刘芳亮还是让人向雁门关用无头箭射上去了招降的檄文。随后,刘芳亮的大军休整的同时开始打造攻城器械。

  所谓攻城器械也就是云梯了,对雁门关这种巍峨的高城,其他器械肯定无效。在云梯打造的同时,刘芳亮的火炮队上来了,不过只有区区三十门小火炮。刘芳亮也没有对火炮抱有很大希望,因为,雁门关城头的火炮比他还多,加上高高在上的优势,这注定是一场损失惨重的攻守战。

  其实,刘芳亮根本看不到,在城垛后面,许多士兵在安置另一种火炮,

  “这也太多了吧?”

  看到几尺远就是一门小火炮,周遇吉有些兴奋,也有些恍然,他知道这炮击跑的威力,虽然射程不是特别理想,但是在这狭窄的区域,面对近三百门迫击炮,就是几十万大军恐怕也无法靠近。除非这些炮击跑没有了炮弹,可看看身后的无数木箱,周遇吉相信,这些炮弹足够用上一个月,这还不能算有后续的不断供给。被这样的开花弹炸上一个月,估计...这雁门关的雁门古险道就会被尸体填满了。

  周虎臣认为自己很伟大,这些火器,这些士兵用来守城,简直——无可逾越。

  所以,周虎臣摇头晃脑:“不多,这才第三百门迫击炮,我们还有三千火铳手,还有手榴弹。弹药充足,我决定,要在山西饿死李自成这些军队,最好饿到可以投降,然后...我亲自把李自成的人头送到陛下面前,也许会给我封一个大官,说不定还可以封爵。”

  以现在的兵力,李自成投降是不可能,更不可能饿死,大不了退回去。周遇吉对周虎臣的玩笑话不置可否,他继续问:“这几万人,必须有充足的粮食,都准备好了吗?”

  “大同府已经传来消息,一大批物资前段时间已经起运,在入宁武关的时候还带进了很多粮食,估计能吃几个月。”周虎臣笑着回答:

  周虎臣当然要笑,这些物资周遇吉知道,这个儿子太霸道了,霸道的连一省巡抚都敢挟持,而且挟持的毫无脾气。那些廪库的粮食他岂能留给李自成的贼军,其实...周遇吉只是随口问问那个蔡懋德有没有找周虎臣的麻烦。

  周遇吉微微点头,随后继续道:“京师还是没消息,援军迟迟不到,还有张老大人一直在锦衣卫狱中,为父...也无法可想,年前让人给骆都堂送了一些年节礼物,也只能这样了。”

  这些事情周虎臣都知道,请求援军的事情就不要想了,京师附近的军队都是空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