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文_第41章 不自量力?
,他觉得那人实在太天真了,不知道咱们华夏的体制玩的是应试教育?

  什么?

  不懂什么叫应试教育?

  好吧,简单总结无非六个字:死读书,读死书。

  精辟,简练!

  只要将这六字真言做好做足,甭说上大学,就是考硕士、考博士都毫无压力。

  杨宁的反常引起一小撮人的注意,比方说王志专,他偷偷观察杨宁,发现对方在做试题,不屑的给出评价:装模作样。

  徐媛媛也暗中看了眼杨宁,对她来说,一个人是否有上进心,从生活中不起眼的细节上就看得出来。她不明白,学习这么投入的人,成绩为什么却很差。

  “同学,你的算法有些繁琐了。”

  任课的刘老师偶尔会下来走几圈,路过杨宁这桌,换往常直接过滤,可瞅见杨宁的稿纸写满了函数公式,不由得停了下来。

  仿佛没听见似的,杨宁依然在纸上写写画画,这条函数题很深奥,放到考卷上,绝对是高分题,而且会难倒很多考生。

  可杨宁做起来就跟玩似的,前面弄得很繁琐,可眼下却化繁为简,刘老师看得目露奇光。

  这种算法,刘老师也能做出来,但计算的过程肯定没杨宁这么轻松,她有点纳闷,印象中这个学生成绩很差,可竟能算出这么深奥的函数题?

  又过了一会,刘老师震惊了,因为她发现杨宁又弄出一套更理想、更简练的算法。

  这一刻,刘老师望向杨宁的目光变了,变得灼热起来,因为这种算法,已经脱离了高中生的层面,即便是大学里数学系的高材生,也不一定能想到这套算法。

  “同学,题解得很不错。”见杨宁放下笔,刘老师笑着开口。

  “啊?”杨宁茫然的抬起头。

  这一幕,王志专也察觉了,不过隔得远,听不到杨宁跟刘老师的交谈,不过他肯定这事与学习无关,像杨宁这种吊车尾学生,谈学习,简直有辱斯文。

  “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想出用这套算法解题的?以前接触过大学课程?”刘老师笑道。

  “你说这个呀。”杨宁很随意:“我临时想出来的,觉得这种算法比较节省时间。”

  刘老师无语,该说这孩子装逼,还是卖弄?恩,好像意思都差不多。

  刘老师有些不高兴了:“同学,像这套算法,目前只限于大学里数学系的老师们才会运用。”

  “不是吧?我没接触过大学的教材呀?”杨宁愣了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